一、英譯漢的考試內(nèi)容
“英譯漢”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中的C節(jié)。
共五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10分。它要求考生閱讀一篇四百詞左右的文章,并將其中五個劃線部分的句子翻譯成漢語,要求漢語譯文準確、完整、通順。英譯漢屬于主觀題,要求考生將答案寫在答題紙2上。
英譯漢作為閱讀理解的一部分,主要是考查考生準確理解概念或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的英語材料的能力。要做好英譯漢的題目,考生既要有較強的理解英語句子的能力,又要有英譯漢的基本技能。在翻譯過程中,考生必須全面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且遵循翻譯的基本原則,根據(jù)對文章的理解,靈活處理一般性翻譯技巧和具體句型翻譯的關(guān)系、概念的直譯與意譯之間的關(guān)系等。
英譯漢試題的選材英譯漢試題所選用文章的體裁以議論文和說明文為主,多是從報刊、雜志和書籍中摘錄的片段。但涉及到的內(nèi)容和意思有相對的獨立性,且比較抽象。在近年的英譯漢試題所用文章中,這一點非常明顯。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有史以來(1990~2006年)的英譯漢試題的題材范圍:
1990年:個性形成的教育(434詞);
1991年:能源與農(nóng)業(yè)(444詞)
1992年:智力評估的科學性(406詞)
1993年:科學研究方法(443詞)
1994年:天才、技術(shù)與科學發(fā)展的關(guān)系(308詞)
1995年:標準化教育與心理評估(364詞)
1996年:科學發(fā)展的動力(331詞)
1997年:動物的權(quán)利(417詞)
1998年:宇宙起源(376詞)
1999年:史學研究方法(326詞)
2000年:科學家與政府(381詞)
2001年:計算機與未來生活展望(405詞)
2002年:行為科學發(fā)展的困難(339詞)
2003年:人類學簡介(371詞)
2004年:語言與思維(357詞)
2005年:大眾傳媒(405詞)法律教育的重要性(408詞,替換試題)
2006年:美國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定位問題(413詞)
平均值:短文詞數(shù):370詞;要求翻譯的詞數(shù):160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譯漢短文內(nèi)容大體上涉及當前人們普遍關(guān)注的社會生活、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科普等方面的一般常識或社會、自然科學與技術(shù)常識的題材。體裁多為議論文。科學常識性的題材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考生就應明確認識到,要想在英語考試中取得成功,必須在基本訓練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忌绻煜ぴ囶}內(nèi)容,將有助于對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強信心,提高翻譯水平?忌鷳酶鞣N渠道,特別是通過大量瀏覽中、英文報紙雜志,擴大相關(guān)的知識面。
二、近年英譯漢考題的特點
從題型改革后、特別是1996年以后的試題分析,命題組更側(cè)重考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題難度加大,趨向穩(wěn)定。
考題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礎(chǔ)上,把語法、詞匯的意思和上下文結(jié)合起來理解,表面看上去畫線的句子語法不很復雜,詞匯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譯時很多考生覺得難以動筆,難度增大體現(xiàn)在:不能采用就詞論詞、就句子論句子的簡單直譯方法,而要求把詞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還可強調(diào)英語習慣用法、語感和翻譯技巧的掌握。這樣僅靠熟悉語法規(guī)則和孤立地背單詞已遠遠不夠了。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英譯漢試題主要特點如下:
1)英譯漢試題的選材
反映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常識性、科學類和報刊評論文章占很大比例;從上面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英譯漢試題的選材內(nèi)容多是科普性、常識性的文章。這是由于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是公共課考試,兼顧人文和理工各科考生。文章的語言規(guī)范,邏輯嚴謹,句型結(jié)構(gòu)工整。由于材料內(nèi)容常常與當年的熱點話題和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有關(guān),因此,閱讀中英文報紙、雜志和期刊會對考生有所幫助。
2)英譯漢試題的句型結(jié)構(gòu)
英譯漢試題的句子通常比較長,且結(jié)構(gòu)復雜,包含多個從句。比如1999年英譯漢試題的第71題: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這個句子總共有36個單詞。它的結(jié)構(gòu)包括:while引導的主從復合句;主句中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從句中as……as的結(jié)構(gòu)。因此整個句子非常復雜,對翻譯造成了許多困難。
英譯漢試題的一個?键c是省略句。省略現(xiàn)象是一個值得考生充分注意的考點,它要求考生對句子、段落、甚至文章的整體進行理解,然后才能明白省略部分的意思。比如2002年英譯漢試題的第65題:
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
本句的后半部分是一個省略句,補全了應該是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由于省略部分(黑體)與上一句的后半部分完全一樣,它在第二句中被省略了。在閱讀此句時,考生必須看到第二句與前一句是用and連接的并列關(guān)系,同時,還必須看到它缺少謂語。這樣考生才能推斷出它的謂語與前一句完全一樣,并且被省略了。
3)英譯漢試題的用詞特征
英譯漢所考句子的用詞常常意思抽象,用法靈活。如上面題目中的詞匯conforms to,modern practice,definitions等,意思都需要仔細斟酌。近年的考題中,出現(xiàn)了大量科技方面的術(shù)語和專用名詞,更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如1998年英譯漢試題中出現(xiàn)的cosmic clouds (宇宙云),the Big Bang (宇宙大爆炸理論),groundbased detectors (陸基探測器),balloonborne instruments (球載儀器)等。
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在英譯漢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們平時掌握的詞匯意思常常不適用。在翻譯中,考生尤其要注意詞匯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和意思。請看2003年英譯漢第62題: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on.
句子中的主語intellectual inquiry不可譯為“智力詢問”,雖然它字面上是這個意思。要把句子意思全面準確地表達出來,考生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將句子的主要意思把握住,找出最適合的意思。這里的intellectual inquiry可以翻譯成“知識探求”。只有在清楚上下文線索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到翻譯所要求的準確和完整。又比如1994年英譯漢試題的第72題: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
句子中school一詞,顯然不是通常大家熟悉的“學!钡囊馑,而是“學派”的意思。如果不結(jié)合上下文,根據(jù)詞匯的意思進行引申理解,是難以判斷其具體詞義的。而這種詞往往就是翻譯題的考點,也就是要特別給分或扣分的地方。
既然“英譯漢”被設(shè)計為閱讀理解的一部分,它自然也要求考生具備理解能力,這也符合翻譯在語境中理解句子意思的規(guī)律,更體現(xiàn)了“準確的理解是翻譯的前提”這種要求。只有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才能做到準確、通順地傳達意思。
4)英譯漢句子的表達習慣
英譯漢句子常常體現(xiàn)英語思維習慣,難以和漢語語序和結(jié)構(gòu)對等理解。如1994年英譯漢第71題:
Science moves forward, 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niques and tools.
這是一個主從復合句。主句表達論點,從句表達原因。從句中的not so much……as……句式在漢語句子中沒有對等的結(jié)構(gòu),不能用“不比……多”這樣的結(jié)構(gòu)來翻譯。這要求考生既要有準確理解英語的能力,又要有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能力。這個結(jié)構(gòu)只能用“不是……而是”這樣的符合漢語習慣的結(jié)構(gòu)來翻譯。
三、閱讀理解翻譯部分解題技巧
、、評分細則
翻譯部分由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組成,其中劃出5個句子,要求考生在30分鐘內(nèi)譯完。2002年題型更改之前,每句3分,一共15分,現(xiàn)在每句2分,一共10分。評分標準如下:
2003年考題的評分標準為:
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2004年考題評分標準為:
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如果句子譯文扭曲原文意思,該句得分最多不得超過0.5分。
●如果某考生給出兩種或兩種以上譯法,若均正確,給分;若其中一種譯法錯誤,不給分。
●漢語錯別字,不個別扣分,按整篇累計扣分。在不影響意思的前提下,滿三個錯別字扣0.5分。
●如果句子譯文完全扭曲原文意思,即使有些詞語翻譯正確,該句得分最多不得超過0.5分。
●如果某考生給出兩種或兩種以上譯法,若均正確,給分;若其中一種譯法錯誤,按錯誤譯法扣分。
● 漢語錯別字,不個別扣分,按整篇累計扣分。在不影響意思的前提下,酌情扣分。
例如:
2002年第65題:
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 and with it
0.5分0.5分0.5分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
0.5分
2003年第65題:
Thus, the anthropological concept of “culture”, like the concept of “set” in mathematics, is an abstract concept
(1) (2) (3)
which makes possible immense amounts of concret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4)
。1)、(2)、(3)、(4)各0.5分
、、有無必要通讀全文?
由于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考場上的通讀全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大量的測試也支持我們的觀點。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需要回頭看看前文:1.出現(xiàn)it, he, they等代詞時,需要回讀前文以確定它們所指代的人或物;2.出現(xiàn)某個單詞有歧義,可作多種理解時。
㈢、如何做好翻譯?
翻譯有三個步驟:正確理解原文;用地道的譯入語表達原文;對譯文進行修改潤色。
百分之百正確地理解原文,是做好翻譯的前提。考生在已有的英語理解基礎(chǔ)上,應針對翻譯部分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句子中相對應的部分。請看例句: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explanatory items often seem to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partly because other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been hard to find. (2002:62)
這一句很明顯可以分為A,B,C三個部分,A為果,B,C為兩個并列的原因。明白了這一點,可以解決兩個問題:1.全句大的結(jié)構(gòu)可以確立為:之所以有A,部分原因是B,部分原因是C;2. B部分中explanatory items比較難以翻譯,尤其是item一詞,但結(jié)合C部分,可以確定explanatory items實際上就是explanations的意思,短語other kinds of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
2.時態(tài)。英譯漢時,常需借助“著、了、過”等助詞和時間副詞來表達原句的時態(tài)。請看例句: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2001:71)
翻譯本句,需添加“屆時”一詞來表達原文的將來時態(tài)。再請看:
But even more……, 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 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 (1998:71)
本句官方給出的參考譯文是:因為他們看到的是150億年前宇宙云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我們認為,這個譯文翻譯的實際上是“for what they saw”而不是“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換言之,它不足以表達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的區(qū)別。
再請看: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2001:72)
有考生將其翻譯成“數(shù)字時代將會來到”,體現(xiàn)的是一般將來時而不是將來完成時。
3.詞的單復數(shù),大小寫等細節(jié)問題。請看例句: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1994:75)
官方給出的參考譯文將the Government簡單譯成“政府”,不確切。定冠詞the以及government首字母大寫這兩點明顯表明此處的government是特指。本句前一句為“Federal policy is necessarily involved in the technology vs. genius dispute”,可以確定,the Government指的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
再請看:
Science moves forward, 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niques and tools. (1994:71)
此處insights能否做“洞察力”講?如果能,“洞察力”有復數(shù)嗎?如果不能,它又當做何解釋?
順便說一句,not so much……as……引導的兩部分是對應的,因此可以確定,此處的through與后面的because of同義。
注意詞的單復數(shù)還有一個實際用途,就是可以比較快地確定代詞所指為何。請看例句: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it was the farthest……(1998:71)
根據(jù)現(xiàn)在的評分標準,it不能簡單地譯為“它”,而應回讀前文,找出它具體所指為何。在完成這一任務(wù)時,考生只應看前面的單數(shù)名詞而忽視一切復數(shù)名詞。
英語還有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如將兩個同義詞用and相連,強調(diào)表達一個意思,還有盡可能避免重復,這些都是考生應該注意的。限于篇幅,在此恕不贅述。
正確理解原文后,接下來就是翻譯。翻譯時,考生應著重注意處理好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句序。翻譯部分的句子,大多為復合句,漢語中沒有從句,因此,正確處理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句序,實際上就是正確處理從句。請看下表:
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主語從句同位語從句表語從句簡單句并列句
2318963110
以上是對近十年真題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掌握好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的翻譯至關(guān)重要。
修飾潤色這一工作,針對考研,只需看看有無明顯的漏譯錯譯即可。
、、翻譯技巧
應付考研翻譯,比較常用的翻譯技巧是添減詞和詞性轉(zhuǎn)換。下面介紹英譯漢的一些常用技巧。
▲詞的處理
1)專用術(shù)語與習慣用語
考生在做翻譯題時,在理解和表達方面,一般應以意思通順為主要目標,將要翻譯的句子的幾層主要意思通過比較通順的中文表達出來即可,而不要拘泥于句子當中的個別詞匯,在上面耽擱太長時間,更不要見到生詞就慌神,影響對整個句子的理解。遇到動詞、形容詞這種功能性詞匯,可以根據(jù)周圍語義關(guān)系對它的意思進行合理推測。
英譯漢試題的文章很多與科技有關(guān),科技術(shù)語出現(xiàn)得比較頻繁?忌鷮I(yè)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做出十分地道的專業(yè)化的翻譯是不現(xiàn)實的。對于專用名詞,一個值得推薦的翻譯方法就是盡量按照字典意思直譯,不要過度聯(lián)想和發(fā)揮。人名、地名的翻譯按照音譯即可,不需要過多講究。
一般的習語和慣用語意思固定,不需要看上下文,可以直接翻譯。慣用語的掌握依靠平時積累,是詞匯量記憶成果的直接體現(xiàn)。
考研真題實例:
in general一般來說,總而言之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在更優(yōu)越的條件下,在較好的環(huán)境中
to some extent在一定程度上
in every relevant respect在各相關(guān)方面
in action起作用
for the reasons given above由于上述原因
for the better part of a decade七八年來(譯注: decade意為“十年”,the better part表示比五六年多,比九年十年少的概念,所以,譯作“七八年”比較貼切)
2)詞類轉(zhuǎn)換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不同,在翻譯時有時需要進行詞類轉(zhuǎn)換。在英譯漢實踐中,詞義引申或詞類轉(zhuǎn)換是常見現(xiàn)象。比如: outside the area of moral choice可譯為“無須考慮道德問題”;extremists of this kind可譯為“這類人持極端看法”。在這兩個例子中,英文中的介詞和名詞在翻譯過程中變成了動詞。
詞類可根據(jù)詞語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轉(zhuǎn)換,也可根據(jù)漢語表達習慣的要求進行轉(zhuǎn)換,在實際操作中須變通處理、靈活掌握。下面提供詞類轉(zhuǎn)換的部分實例,請考生多加體會。
考研真題實例:
名詞轉(zhuǎn)動詞
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space. (機器人已經(jīng)被用于探索外空間。)
名詞轉(zhuǎn)形容詞
He is a stranger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helicopter. (他對直升機的操作很陌生。)
動詞轉(zhuǎn)名詞
The university aims at the first rate of the world. (學校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
形容詞轉(zhuǎn)名詞
The Internet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edia in that it sends and receives information faster. (因特網(wǎng)和傳統(tǒng)媒體的區(qū)別就在于因特網(wǎng)可以更快地發(fā)送和接收信息。)
形容詞轉(zhuǎn)動詞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his efforts. (成功與否取決于他的努力。)
形容詞轉(zhuǎn)副詞
The pictures give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tuation. (這些圖片直觀地展示了當時的情景。)
副詞轉(zhuǎn)名詞
Internally the earth consists of two parts, a core and a mantle. (地球的內(nèi)部由兩部分組成:地核和地幔。)
介詞轉(zhuǎn)連詞
With all its shortcomings this composition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盡管這篇作文有缺陷,但仍被認為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