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經(jīng)病理學(和/或細胞學)及影像學證實的局部晚期NSCLC初治患者(UICC1997分期標準,除外N3及惡性胸水),醫(yī)學原因不能手術,或在技術上手術不能切除; (2)年齡18~70歲; (3)卡氏評分(KPS)≥70; (4)確診前半年體質量減輕小于原體質量的5%; (5)無嚴重的可能影響治療計劃按期完成的內(nèi)科疾病; (6)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遠地轉移和其他內(nèi)科疾病導致治療計劃不能按期完成者剔除。
1.2 一般資料 63例局部晚期NSCLC初治患者隨機分成單放組(三維適形單純放射治療組)和同期組(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多西他賽同期化療組)。單放組30例(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齡47歲;臨床分期: IIIA期12例,IIIB期18例;病理類型:鱗癌14例,腺癌16例。同期組33例(男21例,女12例),中位年齡49歲;臨床分期: IIIA期14例, IIIB期19例;病理類型:鱗癌11例,腺癌22例。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疾病及放化療禁忌證。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具有可比性。其一般情況見表1。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1.3 治療方法 單放組: 所有病人均給予三維適形放療(3DCRT),采用拓能公司的三維適形放療計劃系統(tǒng)(3DTPS)和電動多葉光柵,西門子直線加速器6MVX射線照射, 2.0 Gy/次,30~35min/次,6~7周完成。照射36~40 Gy時復查CT,根據(jù)腫瘤縮小程度改野,再次制定治療計劃,總劑量60~70 Gy。兩組患者出現(xiàn)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加照鎖骨上野,DT 60~70 Gy/30~35次。采用西門子16層螺旋CT機,掃描層厚5 mm。將CT掃描的資料傳輸?shù)絋OPSLANE公司W(wǎng)IMRT適形放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圖像三維重建, 再由兩名以上醫(yī)師(必要時請CT醫(yī)師共同參與)和物理師共同確認并勾畫大體腫瘤體積(GTV),臨床靶區(qū)(CTV),確定計劃靶區(qū)(PTV),并逐層勾畫鄰近敏感器官如正常肺、脊髓、食管等。根據(jù)臨床靶區(qū)三維圖像,通過射野方向觀(BEV)及醫(yī)師方向觀(DEV)設4~6個共面、非共面射野,設置每個野劑量權重,同時滿足臨床治療的可操作性,全部計劃經(jīng)組織非均勻性校正。利用劑量體積直方圖(DVH)、等劑量曲線和正常組織并發(fā)癥概率(NTCP)等綜合評價確定治療計劃,計算其劑量分布,給出PTV、肺和脊髓的DVH,再從肺、肝和脊髓的DVH,計算出它們的NTCP,通過調整各個照射野的入射角度、權重等,在保證關鍵器官的NTCP分別<5%和2%、PTV均勻性為處方劑量的±5%、雙肺超過20 Gy的體積(V20)<25%、脊髓的劑量<45Gy的同時,使90%的等劑量面包含全部PTV,且PTV內(nèi)的最大劑量不超過110%。
同期組:采用與單放組同樣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方案,于放療開始的第1天行同期化療,采用TP方案:國產(chǎn)多西他賽(多帕菲,山東齊魯制藥廠產(chǎn)品)75 mg/m2靜脈滴注dl;順鉑75 mg/m2靜脈滴注d1;每28天重復,共2周期。每例至少化療2個周期以上。
兩組放療結束后加2~ 4周期鞏固化療,方案同前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1.4 療效評價 放射治療結束后2個月復查胸部CT進行近期療效評價。根據(jù)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進行客觀療效的判定[2]:完全緩解(CR)為腫瘤完全消退;部分緩解(PR)為腫瘤消退>50%;無變化(NR)為腫瘤消退<50%或增大<25%;病變進展(PD)為腫瘤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對患者進行密切隨訪,觀察1、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
1.5 毒副作用評定 放射治療反應按放射治療開始之日算起90 d內(nèi)出現(xiàn)的放射反應為早期放射反應, 90 d后出現(xiàn)的放射反應為后期放射反應。早期和后期放射反應觀察器官包括肺、食管、骨髓、脊髓、心臟和皮膚。評價標準參照RTOG早期放射反應評價標準和RTOG/EORTC后期放射反應評價標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