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年都巴
|
漢語拼音 | NIULIANQIAN
|
拉丁名 | Phyllophyton complanatum (Dunn) Kudo.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扭連錢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zhì),褐色。莖多數(shù),上升,四棱,高13~25cm,被白色長柔毛和細(xì)小的腺點。葉呈覆瓦狀緊密排列于莖中上部,幾無柄,中部葉片最大,寬卵圓形至腎形,長1.5~2.5cm,寬2~3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至近心形,緣具圓齒,兩面被白長柔毛。輪傘花序3花,花梗長1~2mm,具長柔毛,萼長9~12mm,管狀,外面密被長硬毛與短柔毛,內(nèi)面中部具毛環(huán),上部具疏柔毛,二唇形,上唇3齒略大;花冠淡紅色,長1.5~2.3cm,外被疏柔毛,冠檐倒扭;雄蕊4,后對伸出。小堅果長圓形,腹部略呈三棱形,基部具果臍。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100~5300m的高山上強度風(fēng)化的亂石灘上。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7~8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7~9月采集全草,洗凈,除去枯枝爛葉,晾干。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全草人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根莖木質(zhì),褐色,細(xì)根眾多。地上部分多皺縮成團,莖四棱,被白色長柔毛和細(xì)小的腺點。葉片覆瓦狀緊密排列在莖的中上部,完整葉片展開后呈寬卵圓形、腎形,兩面被白色長柔毛,邊緣具圓齒;ǖt色,花梗被長柔毛;花萼管狀,二唇形,上唇3齒,內(nèi)、外面具毛;ü诘t色,冠檐倒扭,雄蕊4 ,后對伸出。小堅果長圓形,腹部略呈三棱,基部具果臍。氣香,味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形態(tài)比喻》:味辛、苦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炎,止痛,退熱。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白喉、乳蛾、蟲病。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年都巴消炎,止痛,退熱。本品莖方形,紅紫色,葉人如拇指,重疊,葉隙中開藍色花,花被毛。本品又名漏孜堆保、色堆嘎保!缎螒B(tài)比喻》記載,年都巴生長在涼爽的高山,狀如水母雪蓮花,葉背灰白、葉面藍色,被毛。味辛、苦,氣味芳香,功效清熱,消炎,治白喉、乳蛾、蟲病。 經(jīng)查證,年都巴即本品。生于高山,莖方,葉小覆瓦狀排列等與《晶珠本草》描述相關(guān)似,加之西藏、云南的年都巴均使用本品,證明本品符合藏醫(yī)用藥標(biāo)準(zhǔn)。但《晶珠本草》的譯注本將“年都巴”譯為紫苞風(fēng)毛菊,其根據(jù)不足。從其所描述特征看,無疑為唇形科扭連錢屬植物。另與本品形態(tài)近似,常引起混用的有綿參Eriophyton wallichii Benth.、獨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Kud.。據(jù)楊考證,綿參較扭連錢葉片大而近菱形,與獨味相似而略小,故從葉形與大小看,年都巴應(yīng)為本品,而綿參據(jù)《藍琉璃》記載,應(yīng)為榜參布柔。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除上述種外,同屬植物西藏扭連錢Phyllophyton tibeticum (Jacq.)C.Y.Wu、褪色扭連錢Phyllophyton decolorans (Hemsl.) Kudo的干燥全草,也作本品入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