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u hu die
|
蒙藥名 | 贊巴嘎
|
別名 | 毛敦-額日勃海,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木蝴蝶 Oroxylum indicum (L.)Vent.
大喬木,高7.5~1.2m,樹皮厚。葉對生,很大,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長40~160cm,寬20~80cm;小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6~14cm,寬4.5~9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都圓形或斜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小葉柄長5~10mm?偁罨ㄐ蝽斏;總花梗長約30cm;花萼肉質(zhì),鐘形;花冠大,鐘形,淡紫色,先端5淺裂;雄蕊5,稍伸出花冠外,花絲基部被綿毛,第5雄蕊花絲較其他4枚稍短;花盤大,肉質(zhì);柱頭2裂,半圓形板狀。蒴果下垂,扁平,闊線形,長30~90cm,寬5~8cm,無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稍內(nèi)彎似船形,中央有一條略微突出的背縫;果片木質(zhì),成熟后沿腹縫裂開。種子多數(shù),為半透明的膜質(zhì)翅所包圍而成很薄的片狀體;ㄆ7~8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溪邊、山谷及灌木叢中。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10~12月采摘成熟果實(shí),取出種子,曬干或烘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種子呈蝶形薄片狀,種皮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長5~8cm,寬3.5~4.5cm。表面淺黃白色,翅半透明,薄膜狀,有絹絲樣光澤,上面有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體輕。剝?nèi)シN皮后可見一薄膜狀的胚乳,緊裹于胚外;子葉2枚,蝶形,黃綠色或淺黃色,長1~1.5cm。胚根明顯。種柄線形,黑棕色,位于基部。氣無,味微苦。
以色白、柔軟、有光澤、翼柔軟如綢者為佳。
|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脂肪油20%,其中油酸占80.4%[1]。又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白楊素(chrysin),木蝴蝶苷(oroxin)A、B[2],黃等苷元(baicalei),特士苷(tetuin)[3],5-羥基-6,7-二甲氧基黃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木蝴蝶素(oroxylin)A,5,6-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5,6-dihydroxy-7-me-thoxyflavone),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芹菜素(apigenin),高山黃芩素(scutellarein),白楊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in-7-O-β-D-glucopvranoside),白楊素-7-O-β-O-葡萄糖醛酸苷(chrvsin-7-O-β-D-ghcuronopyranoside),白楊素-7-O-β-龍膽二糖苷9chry-sin-7-O-β-gentiobioside),黃芩苷(baicalin),高山黃芩苷(scutel-larin)[4],木蝴蝶定(orodndin)即漢黃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wogonin-7-O-β-D-glucuronide)[5]。
|
藥理作用 | 1.抗白內(nèi)障作用 木蝴蝶對大鼠半乳糖性白內(nèi)障有防治效用[1]。大鼠半乳糖性白內(nèi)障晶狀體中,醛糖還原酶活性明顯升高,多元醇脫氫酶、已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及過氧化氨酶的活性明顯降低。木蝴蝶水煎劑在預(yù)防治療實(shí)驗(yàn)中對上述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2]。大鼠半乳糖性白內(nèi)障晶狀體中,還原型輔酶Ⅱ(NADPH)及非蛋白質(zhì)巰基的含量明顯低于正常晶狀體,而氧化型輔酶Ⅱ(NADP)、半乳糖及半乳糖醇的含量明顯升高。木蝴蝶水煎劑在預(yù)防實(shí)驗(yàn)中對上述異常生化變化有阻止作用[3]。并對脂類過氧化具有抑制作用[4]。 2.其他作用 種子、莖皮含黃芩苷元,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利尿、利膽、降膽固醇的作用,種子和莖皮中含白楊素,對人體鼻咽癌(KB)細(xì)胞有細(xì)胞毒活性[5]。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甘,性涼。
|
功效 | 清熱,表疹,止咳,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治麻疹 木蝴蝶、海棗各等量。制成煮散劑。每次3~5g,每日1~3次,水煎服。(《蒙藥志》二味木蝴蝶湯)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Mehta C R, et a1.proc Indian Acad Sci 9 A,1939:390
(2)陳仲良.藥學(xué)學(xué)報(bào),1964,11:762
(3)Mehta C R,et a1.Current Sei,1953,22:114
(4)Tsuyoshi T,et a1.生藥學(xué)雜志(日),1988,42(1):98
(5)Nair A G Ramachandran,et a1.C A,1980,92:55074g:
藥理
(1)楊濤,等.北京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bào),1991,23(
|
蒙藥名出處 | 《無誤蒙藥鑒》、《蒙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xiàng))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