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i shan gan oen pi
|
維藥名 |
比合開白爾破斯提
|
別名 |
可伯兒、可八而根的皮《回回藥方三十六卷》,槌果藤根皮、克西加力 艾斯里力開白爾、破斯提 比合 開日爾《拜地依藥書》。
|
考證 |
《藥物之園》載:“刺山 柑根皮,是刺山柑的根皮;原植物是蔓生植物,枝多,帶刺,葉寬卵形,花白色,中有柔毛,果實比 橡子稍大,成熟后裂開,內皮紅色,種子多,深褐色,帶黏液,其味微甜、辛辣、澀;根粗大,皮厚,白色,干燥后多為自行脫離于木質;味辛咸、灼舌,藥力較其他部位強!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刺山柑根皮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1.
曼生灌木,長l~2m。根粗大,皮厚,黃白色。小枝淺綠色,幼時有柔毛,后變無毛。葉互生;紙質,近圓形,寬卵形或倒卵形,長1~5cm;寬l~4.5cm,無端圓形,具短突尖,基都圓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2~20mm,托葉變形成鉤狀,長2~6mm;üiL2.5~4cm,無毛;萼片卵形,外面無毛,內有柔毛,后變無毛;花瓣白色,紅色或紫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子房柄長2cm。漿果長2.5~4cm,內皮呈血紅色。種子多數(shù),深褐色,像 蘿卜子,有辛辣味。用;給小 鼠灌 胃,有鎮(zhèn)痛及抗凝血作用[1]。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熱,味辛。
《拜地依藥書》:“三級干熱!
|
功效 |
生干生熱,散氣止痛,通阻強筋,清除異常黏液質,軟堅消炎,利尿退腫,燥濕除斑。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關節(jié)疼痛,坐骨神經痛,癱瘓,面癱,筋肌 松弛,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尿閉水腫, 花斑癬,各種 濕疹。
1.《注醫(yī)典》:“強筋健肌,增強感覺,軟牌退腫,止咳平喘,清除末成熟體液,殺死腸蟲,祛寒止痛等。治下肢癱瘓,知覺減退,脾臟腫大,氣急哮喘,體內未成熟體液增多,腸道生蟲,寒性牙痛等!
2.《拜地依藥書》:“消堅退腫,祛斑生輝,通經利尿,清除濃性體液,燥濕愈創(chuàng),清除異常黏液質等。治頸淋巴結核,皮膚白斑,體內濃性體液增多,各種瘡瘍,異常黏液質增多等!
|
用法用量 |
內服:4~5g。外用;適量。可入湯劑、糖漿劑、散劑、片劑、小丸、敷劑、洗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對胃有害,矯正藥為 高良姜、 蜂蜜;熱性氣質者,與各種醋酸糖漿同服。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原植物的其他部位代。
|
附方 |
1.治寒性牙痛 取適量刺山柑根皮,與適量 葡萄醋煎湯,待涼后漱口。
2.治皮膚白斑 先取適量葡萄醋倒在磨刀石上,再取適量刺山柑根皮磨出藥味,涂于患處。
3.治皮膚瘡瘍 取適量刺山柑根皮,研成細粉,撒在患處。(1~3方出自《拜地依藥書》)
|
制劑 |
艾比 開白爾 小丸 刺山柑根皮、 大黃各6g,焦 珊瑚、 蘆薈、 芹菜子、阿里紅、食鹽各3g。研成細粉,用適量 黃花柳蒸露制成小丸即可。功能軟脾消腫。主治脾臟腫大等脾臟疾病。每日2次,每次3g,用開水送服。(《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yī)學》方劑部分)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871
藥理
[1]李明學.等.新疆中醫(yī)藥,1986,(2):32
|
維藥名出處 |
《拜地依藥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