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十涯磨
|
年份 | ziepe nyeic muoz
|
別名 | 天冬、沙古臺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披散或攀援狀草本。根稍肉質(zhì),于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錘形,肉質(zhì),外皮土黃色。莖細(xì)長,多分枝;葉狀枝2~3枚簇生于葉腋,線形,扁平,長0.5~8厘米,寬1~2毫米。葉退化為小鱗片狀,互生,在主莖上常變成下彎的短刺;▎涡,雌雄異株,1~3朵簇生于葉腋,淡綠或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有種子1顆,黑色;ㄆ5~6月,果期8~9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林陰下。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季采,去皮,鮮用或煮熟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寒。
|
功效 | 養(yǎng)陰清熱,潤肺生津,化痰止咳。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6~15克,水煎服。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塊根含甾體皂甙:大冬呋甾醇寡糖甙Asp-Ⅳ、Asp-Ⅴ、Asp-Ⅵ、Asp-Ⅶ[1],甲基原薯蕷皂甙,偽原薯蕷皂甙,3-O-(a-l-吡喃鼠李糖基(1→4)-B-D-吡喃葡萄糖基)-26-O-(B-D-吡喃哺葡萄糖基)-(25R)-5,20-呋甾二烯-3β,26-二醇[2]。近又從新鮮根莖分得6個由體皂甙,其甙元為雅姆皂甙元,薯蕷皂甙元,菝葜皂甙元,異菝葜皂甙元,糖部不含木糖,只含葡萄糖和鼠李糖[3]。又含7個寡糖Ⅰ~Ⅶ[4],分別為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還含葡萄糖、果糖[5]、蔗糖[4]、5-甲氧基甲基糠醛、β-谷甾醇[5]以及瓜氨酸、天冬酸胺、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等多種氨基酸[6,7]。近從塊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離出4種多糖:天冬多糖A、 B、 C、 D[8]。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Tenji K,et al.Chem Pharm Bull,1979,27(12):3086. [2]Liang Z Z,et al.Planta Med,1988,54(4):344. [3]黑柳正典等:《日本藥學(xué)會第107次年會論文選輯》(《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8,10(1):56。 [4]Masashi T,et al.Chem Pharm Bull,1974,22(10):2306. [5]小林正等:《藥學(xué)研究》(日),1958,30:477。 [6]Masashi T,et al.C A,1976,85:30677y。 [7]倪京滿等:《中草藥》,1992,23(4):182。 [8]杜旭華等:《沈陽藥學(xué)院學(xué)報》,1990,7(3):197。 |
藥理參考文獻 | [1]Chang P W H.Chang Chin Med J,1949,67(12):648.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