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2,13(1):5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炙黃芪13g,黨參10g,白芍10g,元胡10g,神曲10g,干姜8g,烏梅8g,炙甘草6g,九香蟲6g,莪術(shù)7g,佛手7g,白花蛇舌草15g,大黃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胃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10g,日3次口服。3個月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炎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齡19-66歲。病例均以1982年10月重慶會議制定的胃鏡及病理診斷標準判定。療效標準:癥狀、體征全部消失,胃鏡檢查胃粘膜炎癥、腺體萎縮及腸化生等病理變化均消失為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或部分體征消失,胃粘膜急性炎癥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腺體萎縮腸化生及異型增生減輕2個級度以上(含2個級度)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減輕或減少,胃鏡檢查胃粘膜炎癥、腺體萎縮及腸化生等均有減輕為有效;癥狀、體征及胃鏡檢查均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結(jié)果;臨床治愈31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1%;對照組25例中,痊愈10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0%。胃鏡病理:治療組39例中,痊愈8例,顯效11例,有效9例,無效11例,有效率71.8%;對照組18例中,痊愈2例,顯效4例,有效2例,無效10例,有效率44.4%。兩組臨床、胃鏡病理總有效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