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念珠黃堇、念珠紫堇、胡黃堇。 |
漢語拼音 | zhu guo huang zi ji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珠果黃堇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珠果黃堇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無毛。主根長直。莖直立,自下部分枝。葉互生;葉柄長3-5cm;葉片輪廓狹卵形,長5-12cm,寬4-6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5-7,末回裂片披針形至條形,下面略帶白粉。總狀花序頂生,長3-8cm,密集花8-18朵;苞片披針形,長5-8mm;萼片膜質,卵形,長約5mm,先端有缺刻;花冠黃色,長約20mm,距長8mm,末端鈍圓。蒴果條形,長2-3.5cm,串珠狀。種子扁球形,黑色,表面密生小凹點;ㄆ5-6月,果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林下或溝邊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季采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珠果黃堇全草含紫堇杷靈堿(corypalline),原阿片堿(protopine),別隱品堿(α-allocryptopine),咖坡明堿(ca-paurimine),咖坡任堿(capaurine),消旋四氫掌葉防己堿(tetrahy-dropalmatin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消腫止痛藥 |
主治 | 癰瘡熱癤;無名腫毒;角膜充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rydalis speciosa Maxim.[C.pallida(Thunb.)Pers.var.speciosa(Maxim.)Kom.;C.maximowcziana Nakai] |
科屬分類 | 罌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