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五月蓮、齒葉泥花草、旱田草、地下茶 |
漢語拼音 | ju chi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刺齒泥花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10-20cm。多分枝,披散,下部常伏地,最下一節(jié)有不定根。葉對生;無柄或有極短而抱莖的葉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1.5-4.5cm,寬0.3-1cm,先端急尖或鈍,邊緣有密而帶芒的鋸齒,齒緣略角質(zhì)化而稍彎稍變厚,兩面均無毛?偁罨ㄐ蝽斏,長3-6cm;花對生,具短梗;苞片披針形,花梗有條紋,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刺,邊緣膜質(zhì);花冠小,淺紫色或白色,長0.7cm,管細(xì),向上稍擴大,上唇卵形,下唇3裂,與上唇等長,中裂片大,向前凸出;雄蕊4,2枚退化在下唇基部凸起為褶襞;花柱與可育雄蕊等長。蒴果長莢狀圓柱形,先端有短尖頭,長約為宿存萼的3倍。種子多數(shù),不整齊的三棱形。花、果期夏季至冬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稻田、草地、荒地和路旁等低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淡;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瘀消腫藥 |
主治 | 毒蛇咬傷;瘡癤腫毒;跌打損傷;產(chǎn)后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鮮草搗汁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Gratiola ciliata Colsm.;Ilysanthes serrata (Roxb.)Urban]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