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獨葉一枝花 |
漢語拼音 | du ye yi zhi qiang |
英文名 | Herb of Slenderscape Amitostigma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細(xì)葶無柱蘭和大花無柱蘭的全草或塊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1.細(xì)葶無柱蘭,陸生植物,高7-26cm。塊莖橢圓狀球形,長2.5cm,粗約1cm,肉質(zhì)。莖直立,下部具1枚葉,近無柄,葉下具筒狀鞘1-2枚。葉片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3-12c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稍鈍,基部鞘狀抱莖。花葶纖細(xì),長5-20cm,無毛;總狀花序,疏生5-20余朵花,花梗長5-10mm;花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mm,先端漸尖;花小,紅紫色或粉紅色;萼片卵形,長約3mm,近于靠合;花瓣斜卵形,較萼片稍長肯稍寬,先端近急尖;唇瓣3裂,長5-7mm,中裂片倒卵形,先端幾平截或具3枚細(xì)齒,側(c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距纖細(xì),幾直立,長2-3mm;合蕊柱極短,蕊喙;退化雄蕊2,花粉塊2,粒粉質(zhì),具花粉塊柄及粘盤,花粉塊柄多少為蕊喙的邊緣所包蔽。子房長圓錐形,無毛,具長柄;ㄆ6-7月。果期9-10月。 2.大花無柱蘭,陸生植物,高8.5-16cm。塊莖卵球形,長約1cm,肉質(zhì)。莖直立,下部具1枚葉,近無柄,葉下具筒狀鞘1-2枚。葉片卵形,條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3-8cm,寬0.8-1.2cm,先端稍尖;ㄝ憷w細(xì),頂生1-2朵花;花苞片條狀披針形,較子房短很多;花大,粉紅色;中萼片卵形,長6-7mm,寬約4mm,先端急尖;側(cè)萼片斜卵狀披針形,長約8mm,寬約4mm,先端急尖;花瓣斜卵形,較中萼片短而略寬,先端鈍尖;唇瓣扇形,長與寬各約1.5cm,具爪,3裂,側(cè)裂片卵狀楔形,伸展,中裂片較側(cè)裂片小,全緣或具淺的凹缺;距圓錐狀,長約1.5cm;合蕊柱短,蕊喙小;退化雄蕊2,花粉塊2,粒粉質(zhì),具花粉塊柄及粘盤,花粉塊柄多少為蕊喙的邊緣包蔽。 |
資源分布 | 1.細(xì)葶無柱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陜西等地。 2.大花無柱蘭分布于浙江、湖北、四川西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細(xì)葶無柱蘭生于溝谷邊或山坡林下陰處石上。 2.大花無柱蘭生于林下陰處石上或溝谷邊陰處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甘;涼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功效 | 解毒消腫;活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消腫藥 |
主治 | 毒蛇咬傷;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吐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毒蛇咬傷,無名腫毒:鮮華無柱蘭根莖搗爛或加米泔水磨汁,外敷局部。②治跌打損傷,吐血:鮮華無柱蘭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均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Amitostigmatis Gracil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Amitostigma gracile (Bl.) Schltr.[Mitostigma gracile Bl.;Amitostigma chinense(Rolfe)Schltr.;A.gracilis Schltr.var.chinense Chien] 2.Amitostigma pinguiculum (Reichb.f.et S. Moore)Schltr.[Gymnadenia pinguicula Reichb.f.et S.Moore;Diplomeris chinensis Rolfe]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