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tan yin wan
|
英文名 |
Tan yin pills
|
標準號 |
WS3-B-2445-97
|
藥物組成 |
蒼術(shù)150g,干姜50g,附子(炙)75g,肉桂50g,白術(shù)(炒)150g,甘草(炙)50g,白芥子(炒)75g,紫蘇子(炒)100g,萊菔子(炒)150g。
|
處方來源 |
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標準1997年
|
劑型 |
|
性狀 |
本品為黑褐色的濃縮丸;氣微香,味辛、微苦。
|
功效 |
溫補脾腎,助陽化飲。
|
主治 |
痰飲咳嗽,氣促發(fā)喘,咯吐白痰,畏寒肢冷,腰酸背冷,腹脹食少。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4丸,日2次,兒童酌減。
|
用藥禁忌 |
患感冒發(fā)燒,熱性咳嗽,潮熱咯血等癥及孕婦禁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慎用。
|
制備方法 |
以上九味,白術(shù)、肉桂共粉碎成細粉,混勻;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分別蒸約30分鐘,壓榨取油,反復(fù)蒸榨三次,合并脂肪油,藥渣另器收集;蒼術(shù)、干姜粉碎,分別用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藥渣另器收集;紫蘇子等藥渣與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1.5小時,濾過,濾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將上述藥粉與脂肪油混合均勻,烘干,粉碎成細粉,噴入揮發(fā)油,過篩,混勻,用稠膏泛丸,打光,低溫干燥,即得。
|
檢查 |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A)。
|
鑒別 |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導(dǎo)管分子短小,為網(wǎng)紋及具緣紋孔,直徑至48μm。石細胞類方形,類圓形,壁厚,一面菲。荒舅毎嘟切,含紅棕色物。
(2)取本品10g,加鹽酸1ml,氯仿3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規(guī)格 |
0.18g/丸
|
貯藏 |
密閉,防潮。
|
備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