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心方》卷十引華佗方。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憂恚喜怒,或勞倦氣結,膈上積聚,寒熱,飲食衰少,不生肌肉;女子積寒,風入子道,或月經(jīng)未絕而合陰陽,或急欲溺而合陰陽,以致絕產(chǎn),少腹苦痛,得陽亦痛,痛引胸中。
|
制備方法 | 以水1斗半漬灰,練囊中盛,半絞結,納灰中1宿,曬干之;皆末諸藥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唾送下。勿用漿水。身中當痹,藥力盡乃食。若僻在脅,吞1丸即消;若驚恐不安,吞1丸,每日3次,獨臥不恐。病劇,晝日6-7,夜3吞;微者,晝日4-5,夜再吞。寒辟隨利去,令人善失氣。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