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普濟(jì)方》卷四十一引《護(hù)命》。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化熱毒。
|
主治 | 肝肺熱毒,蒸郁臟腑,因生積滯,其積者,如腐爛瘀血之類,熱毒熾盛,大腸干涸;又因色傷,小腸虛冷,水道乘虛,只行于小腸,故小便常數(shù),而疼痛不可勝忍。
|
制備方法 | 上為細(xì)末。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加生姜2小塊同煎,取8分,濾去滓,食后徐徐熱吃。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服此湯后,非時(shí)以蔥湯洗谷道,并納藥于谷道中,令上下相感,引水道下入大腑,即自然小便不數(shù),疼痛自止也。緣此病大腸熱竭津液,小腸虛損,下熱藥,通小腸,則大腸愈涸,而病愈增;下冷藥,通大腑,則小腸愈數(shù),而病不減。當(dāng)此之際,醫(yī)之莫不為難也。嘗以此方治之得驗(y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