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黑奴丸、水解丸
|
處方來(lái)源 | 《肘后方》卷二。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傷寒5-6日,胸中大熱,口噤,名為壞病。時(shí)行熱病,6-7日未得汗,脈洪大或數(shù),面目赤,身體大熱煩躁,狂語(yǔ)欲走,大渴甚;亦治陽(yáng)毒,溫瘧。
|
制備方法 | 搗蜜為丸,如彈丸大。
|
用法用量 | 用新汲水5合,末1丸,頓服之。若渴,但與水,須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丈不覺(jué),更服1丸。
|
用藥禁忌 | 此藥須是病人大渴倍常,盛渴者乃可與之;不渴者與之,反為禍耳。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黑奴丸(《外臺(tái)》卷一引《古今錄驗(yàn)》)、水解丸(《千金》卷九)。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xiàng)) |
評(píng)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