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的指針療法就是醫(yī)生(旋術者)以手指代替針,在病人手上適當穴位和一定部位,運用腕力和指力的刺激,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的一種簡便的傳統(tǒng)療法。這種療法,主要是用大拇指、中指及食指點刺,故又稱“指尖點刺法”。
這種療法不用器具,不用藥物,且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應用廣泛,治療得當療效迅速。故而各級醫(yī)務人員均應學習掌握一些常用的指針療法,以便臨床應用。這種療法,醫(yī)者應用方便,患者也不需寬衣解帶,在田間地頭,車間廠房,公共場所,旅途當中可隨時治療。且指針無疼痛,容易被老人、婦女兒童接受。
指針療法在我國流傳的歷史很悠久,晉代醫(yī)家葛洪著《肘后備急方》里就多處記載了指尖掐壓治病的經(jīng)驗。用拇指尖掐壓“合谷”穴治療牙痛、頭額痛、腹痛等療效就很顯著。掐壓“少商”、“商陽”穴可治療咽喉痛等。
指針的基本手法可分揉、捫、捏、切四種。
一、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尖端、在選定的穴位上,做環(huán)形平揉的一種手法。揉動時手指的尖端不能離開所接觸的皮膚,手指連同皮下組織一起作一小圓形轉動,勿使手指尖與皮膚呈摩擦狀態(tài),否則便成了按摩中的摩法。揉法含有揉按之意。
用拇指作揉法時,首先將其它四指作握空拳狀。四指尖微屈向掌心,指掌空虛,腕微屈內收。拇指伸直、蓋住拳眼。也可將其余四指伸直,使拇指端接觸欲揉的穴位。
用中指作揉法時,中指伸直,以中指尖端抵穴位上,食指和無名指的尖端附在中指的遠側指間關節(jié)兩側,倒勾狀勾向手心。拇指端抵止在中指遠側指間關節(jié)的掌面,以輔助中指。
用食指作揉法時,食指伸直,以指尖端抵穴位上,其余四指作握拳狀。
每平揉一小圓周為1次。每穴位一般以50~120次為標準,約2~3分鐘。但次數(shù)多少以病情輕重而定。更主要的是對主穴和配穴的時間,應有顯著不同。一般病情重,操作時間、次數(shù)多,主穴揉的時間長。
關于揉的面積,要根據(jù)俞穴的部位而定,皮下脂肪少、揉的面積就小,反之,皮下脂肪多,或皮膚比較松弛的地方,揉的面積則大。揉的范圍在施術時可以酌量增減,但手指尖端不能離開穴位中心,否則就失去手法的作用。所以,整個手指的運動范圍,恰如畫一個圓錐形。以指尖為圓錐頂,指的根部為圓錐底。
二、捫法
捫法是用拇指或中、食指重按俞穴的一種方法。捫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常和揉法合并使用。捫按的時間較其他手法為稍長,一般一個穴3分鐘左右。捫按時病人可感到酸、麻、脹和輕微的有點疼痛,其作用同于針刺的得氣。
捫按時必須逐漸施加壓力,一般在重捫前,輕輕按揉,不可突然用力。在得氣后,亦應慢慢減輕指力,最后停止。一般來說,壓法適用于氣血不足的虛寒癥。
三、捏法:
是用兩手指對稱捏壓穴位的手52667788.cn/shiti/法?捎媚词扯讣澳、中二指,或用拇指和其它各指,上下左右對稱地相向用力。借用指壓的力量或者在選定的穴位上,用拇指甲稍為地點動。如捏合谷、勞宮穴等。
捏法常與掐法合并應用,稱為掐捏法。一般適用于急癥,實證。見圖4—9。
四、切法
切法是用指甲切按穴位或選定的部位,屬于單指法。一般用拇指甲切按時,要注意手法的運用,操作前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指甲以消毒,切壓時指力不要過重,防止切傷皮膚。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半分鐘。本法多用于部位狹窄的部位,如少商、少澤,中沖等穴位。多適應于熱癥、急癥。見圖4—10。
指針手法的補瀉:指針施術時,由于手法和用力不同,作用不一樣。輕用力刺激能起興奮作用,叫做補法,一般適用于身體衰弱的虛寒病人和慢性病。重力捏切為重刺激,重刺激能起抑制作用,叫做瀉法。故有“輕則補虛,重則瀉52667788.cn/rencai/實”之說。
指針的注意事項:施術者要注意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指甲的修整圓滑,不要過長,過短。過長容易刺傷皮膚,過短,又會影響掐壓的效果。還要保持手的溫暖(冬天,可用熱水浸洗雙手),手指太涼就會影響療效。其次,在進行指針的過程中,要精神集中,隨時注意病人的面部表情和面色變化,如不是昏迷的病人,可詢問感受如何。如掐壓后,病人反而出現(xiàn)面色蒼白,手指發(fā)涼,額頭汗出。應改變手法,輕輕按揉,讓病人休息,慢慢適應。
指針的禁忌癥:
1.原因不明的高熱,指針會增加體內的消耗。
2.過饑過飽、酒辭、勞累過度時不易指針。
3.妊娠婦女禁忌指壓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