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治雜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雜病

耆婆萬病丸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 痹,并風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 .. 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 .. 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氣滿,時定時發(fā)…

耆婆萬病丸

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 痹,并風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 .. 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 .. 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氣滿,時定時發(fā),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種下痢,疳 .. 蟲、諸蟲。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眠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 .. 飲食嘔逆,腰腳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婦人因產(chǎn),冷入子臟,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時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chǎn),并小兒赤 .. 耳聾、鼻塞等病。服此藥,以三丸為一劑,服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 名之。瘧病,未發(fā)前服一丸,未瘥,如前更服。

芍藥 肉桂(去粗皮) 芎 (不見火)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干(炮) 防 赤) 茯苓( 研飛) 蒲黃(微炒) 前胡(去蘆) 大戟(銼,炒) 葶藶(炒) 麝香(研) 細辛(去苗) 雄黃(研飛) 朱砂(研飛 蚣(十二節(jié),去頭、足,炙) 芫青(二十八枚 用) 石蜥蜴(去頭、尾、足,炙,四寸)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大,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積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52667788.cn/zhuyuan/丸,取吐利即瘥;卒中惡,口噤,服二丸,漿一合下,利即瘥;五注鬼刺客忤,服二丸。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丸,日三、夜一,間食服之。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不瘥,更服。瘧病,未發(fā)前服一丸,未瘥,更服。諸有痰飲者,服三丸。冷癖,服三丸,日三服,皆間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取利。瘕癥積聚,服二丸,日三服。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三丸。上氣嘔逆,胸滿不得臥,服二丸,不瘥,更服。大痢,服二丸,日三服。疳濕,服二丸,以一丸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水病,服三丸,日再服,間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頭痛惡寒,服二丸,復取汗。傷寒天行,服二丸,日三服,間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丸,不瘥,明日再服。大便不通,服三丸,又內(nèi)一丸下部中即通。耳聾、 耳,以綿裹如棗核,塞之。鼻衄,服二丸。腫、疔腫、破腫,內(nèi)一丸如麻子大,日一敷之,根亦自出。犯疔腫血出,以豬脂和涂,有孔,內(nèi)孔中,瘥。

癩瘡,以酢泔洗訖,取藥和豬脂敷之;漏瘡有孔,以一丸內(nèi)孔中,和豬脂敷上。瘡,涂綿筋上,內(nèi)孔中,日別易,瘥止。瘰疬,以酢和涂上,瘥。癬瘡,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胸、背、腰、脅腫,以醋和敷腫上,日一易,又服二丸。諸冷瘡積年不瘥,以酢和,涂之。惡刺,以一丸內(nèi)瘡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許內(nèi)螫處,若毒入腹,心煩欲絕者,服三丸。蜂螫,以少許敷之瘥。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小兒驚癇,服一丸如米許,以涂乳,令嗍之,看兒大小加減。小兒客忤,服一丸如米,和乳涂乳頭,令嗍之。以意量之。蝎螫,以少許敷之瘥。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一丸如米許,涂乳頭令嗍之,即瘥。

神應丸

治腎經(jīng)不足,風冷乘之,腰痛如折,引背膂俯仰不利,轉(zhuǎn)側(cè)亦難,或因役用過于腎,或因?qū)嬂錆瘢貧鈧蛞驂媺檪麚p,或因風寒客搏,皆令腰痛,并皆治

威靈仙(去土,二十兩) 當歸 肉桂(去粗皮,各十兩)

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或煎茴香湯下,食前服。婦 人煎桂心湯下,加至二十丸。有孕婦人不得服,忌食茗。

集效丸

治因臟腑虛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蟲動作,心腹攪痛,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腹中煩熱,口吐涎沫,即是蛔咬,宜服此藥,若積年不瘥,服之亦愈。又療下部 癢痛。

大黃(銼,炒)十五兩 木香(不見火) 檳榔 訶黎勒(煨,去核,酒浸,焙干) 附 子(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湯下,婦人醋湯下。

乳香

治諸痔下血,肛邊生肉,或結(jié)核腫疼,或生瘡癢痛,或大便艱難,肛腸脫出。

下血,無問新久,及諸,根在臟腑,悉能治之。

枳殼(去瓤,麩炒) 牡蠣(火 ) 蓽澄茄 芫青(去頭、翅、足,糯米炒,以米黃 色為

上為末,粟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如治腸風,臘茶清下。諸痔,煎薤 白湯下。諸,煎鐵屑湯下,并食前服。

解毒雄黃丸

解毒,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郁金 雄黃(研飛,各一分)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藥下喉嚨,無有不活,吐瀉些小無妨。及治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毒熱,并宜服之。如 小兒患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服二丸或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克效餅子

治一切瘧病,發(fā)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 既已,內(nèi)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或痰積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后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一日一發(fā),或一發(fā)后六、七日再發(fā),并能主之。

甘草( ) 綠豆末 荷葉(,各五兩) 定粉(研) 龍腦(研) 麝香(研,各半兩) 金

上為末,煉蜜搜和,每兩作二十丸,捏扁,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子,以新汲水磨化。

日發(fā)者,未發(fā)前服之。間日者,不發(fā)夜服。隔數(shù)日發(fā)者,前一日夜服。連日者,凌晨服。

烏梅

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時即嘔,常自吐蛔有此 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烏梅(三百個) 黃柏(炙) 細辛(去苗)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人參( 姜(炮,十兩

上異搗,篩,合治之,以醋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神助散

(舊名葶藶散) 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以手按 急,不得安臥,腹大腫脹,口苦舌干,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澤瀉(二兩) 椒目(一兩半) 豬苓(去黑皮,二兩) 黑牽牛(微炒,取末,二兩 半) 葶

上為細末。每服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diào)藥三錢,絕早面向東 服。如人行十里久,以漿水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入酒五合熱啜,量人啜多少,須啜一升許 。不得吃鹽并面。自早至午,當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利,喘定腫減七分,隔日再服。既 平之后,必須大將息,及斷鹽、房室等三年。

立效散

治下焦結(jié)熱,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亦宜服之 山梔子(去皮,炒,半兩) 瞿麥穗(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至七錢,水一碗,入連須蔥根七個,燈心五十莖,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時時溫服,不拘時候。

必勝散

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

熟干地黃 小薊(并根用) 人參 蒲黃(微炒) 當歸(去蘆) 芎 烏梅(去核,各一

上件藥搗,羅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釣腸丸

治久新諸痔,肛邊腫痛,或生瘡癢,時有膿血。又治腸風下血,及肛門脫出,栝蔞(二枚,燒存性) 皮(兩個,銼碎,罐內(nèi)燒存性) 雞冠花(銼,微炒,五兩) 胡(取仁一十五個,不油者,入罐內(nèi)燒存性) 白礬(枯) 綠礬(枯) 白附子(生用)天南 夏(各二兩)

上為細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溫酒下,遠年不瘥者,服十日見效,久服永除根本。小可腸風等疾,一、二年內(nèi)者,只十服,瘥,永不發(fā)動。

石葦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shù),臍腹急痛,蓄作有即發(fā),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并皆治之。

芍藥 白朮 滑石 葵子 瞿麥(各三兩) 石葦(去毛) 木通(各二兩) 王不留行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小麥湯調(diào)下,食前,日二、三服。

牡蠣散

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黃 (去苗、土) 麻黃根(洗) 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 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法制熟艾

主灸百病。

陳久黃艾(不以多少,擇取葉入臼內(nèi),用木杵輕搗令熟,以細篩隔去青渣,再搗再篩,如此三次,別以馬尾羅子隔之,更再搗,羅,候柔細黃熟為度)上主灸百病。世人著灸,多無法度,徒忍痛楚,罕能愈疾,今于《圣惠》、《千金》、《外臺》等方內(nèi),摭取點穴分寸、作炷大小、壯數(shù)多少等法于后。

定分寸法︰取病患男左、女右中指第二節(jié)內(nèi),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應取穴及作炷分寸,并依此法。

點灸穴法︰凡點穴時,須得身體平直,四肢毋令拳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cè),灸時孔穴不正,無益于事,徒燒肌肉,虛忍痛楚。若坐點,則坐灸之;臥點,則臥灸之;立點,則立灸之。反此亦不52667788.cn得其穴。

作艾炷法︰凡下火點灸,須令艾柱根下,廣三分,長亦三分。若減此,不復孔穴,不中 經(jīng)脈,火氣不行,亦不能除病。強壯人亦可稍增令大。周歲以里小兒,可如小麥大。

點火法︰古來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今即不用木火灸人,不犯諸患,兼去久 。以清油點燈,燈上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瘡,至愈以來,且無疼痛,用蠟燭更佳。又火珠耀日,以艾承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為良。次有火照耀日,以艾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

下火灸時法︰皆以日正午以后,乃可下火灸之,時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谷氣虛,令人顛眩,不可臥灸,慎之,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若遇陰霧,天起風雪,忽降猛雨,炎暑、雷電、虹霓暫時且停。候待清明,即再下火灸。灸時不得傷飽 、太饑、飲酒、食生硬物,兼忌思慮愁憂,怒呼罵叫,吁嗟嘆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治灸瘡不發(fā)法︰凡著灸療病,歷春、夏、秋、冬不較者,灸炷雖然數(shù)足,得瘡發(fā)膿出,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fā)膿出,其疾不愈!都滓医(jīng)》云︰灸瘡不發(fā)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fā),膿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蔥三、五莖,去其蔥青,于 灰火中煨熟拍破,熱熨灸瘡十余遍,其瘡三日自發(fā),立壞,膿出疾愈。

淋洗灸瘡法︰凡著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二味煎湯,溫溫淋洗灸瘡周回約 一、二寸已來,令驅(qū)逐風氣于瘡口內(nèi)出。兼令經(jīng)脈往來,不滯于瘡下,自然瘡壞疾愈。若灸 瘡退火痂后,用桃樹東南枝、稍青嫩桃皮二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此二味偏能護灸瘡 中諸風。若瘡內(nèi)黑爛潰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瘡 疼痛不可忍,多時不較者,加黃連,四味等分煎湯淋洗,立有神效。

壯數(shù)多少法︰《千金方》云︰“凡言壯數(shù)者,若丁壯遇疾,病根深篤者,可倍多于方數(shù) 其人老小羸瘦者,可復減半。依扁灸法,有至五百壯、千壯者,皆臨時消息之。” 推人神所在法︰一日足大指,二日外踝,三日股內(nèi),四日腰,五日口、舌、咽、懸雍,六日足小指,七日內(nèi)踝,八日足腕,九日尻,十日背、腰,十一日鼻柱,十二日發(fā)際,十三 日牙齒,十四日胃脘,十五日遍身,十六日胸、乳,十七日氣沖,十八日腹內(nèi),十九日足趺 ,二十日膝下,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伏,二十三日肝俞,二十四日手陽明、兩脅,二十五日足陽明,二十六日手、足,二十七日膝,二十八日陰,二十九日膝、脛、顳、,三十日關元下至足心。以上上神所在之日,禁忌著灸。若遇病急切,不拘此例。

〔紹興續(xù)添方〕

常山

瘧疾。凡瘧疾,蓋因外邪客于風府,生冷之物內(nèi)傷脾胃,或先寒后熱,或先 或寒熱獨作,或連日并發(fā),或間日一發(fā)。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痛惡心 飲,氣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腸鳴腹痛,諸藥不治,漸成勞瘧者,此藥治 知母 川常山 草果 甘草(炙,各二斤) 良姜(二十兩) 烏梅(去仁,一斤)

上件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對金飲子

治證并方見傷寒類。

清心蓮子

治證并方見痼冷類。

〔寶慶新增方〕

槐角

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大腸不收,名脫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并皆治之。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 地榆 當歸(酒浸一宿,焙) 防風(去蘆) 黃芩 枳殼(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此藥治腸風瘡內(nèi)小蟲,里急下膿血,止癢痛,消腫聚,驅(qū)濕毒,久服永除病根。

勝金丸

治一切瘧病,發(fā)作有時,蓋因外邪客于臟腑,生冷之物內(nèi)傷脾胃,或先寒后熱后寒,或寒多熱少,或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連日并發(fā),或間日發(fā)后三、五日再發(fā),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火,頭痛惡心,煩渴引飲,氣息喘咽干,背膂酸疼,腸鳴腹痛,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并皆治之。

檳榔(四兩) 常山(酒浸,蒸,焙,一斤)

上為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于發(fā)前一日晚臨臥,用冷酒吞下便睡不得吃熱物、茶、湯之類,至四更盡,再用冷酒吞下十五丸。忌食一切熱羹湯、粥食,午可食溫粥,至晚方可食熱。忌一切生冷、魚腥等物。一方用川常山十六兩為末,雞卵十五 取清為丸。治證、服餌一如前法。

〔淳新添方〕

腸風黑散

治證與瀉痢類腸風黑散同。

荊芥(燒,二兩) 枳殼(去瓤,二兩燒,一兩炒用) 亂發(fā)(燒) 槐花(燒) 槐角(燒,上將合燒藥同入瓷瓶內(nèi),黃泥固濟,燒存三分性,出火氣,同甘草、枳殼搗,羅為末。

每服入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溫酒調(diào)下亦得。

神應黑玉丹

治證并方見瀉痢類。

備急丸

治心腹諸卒暴百病,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刀所刺,氣急口噤。

干姜(炮,一兩) 巴豆(去皮、油,研) 大黃(各二兩)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溫水下,不拘時。

青解毒丸

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毒瓦斯上攻,胸膈煩悶,咽喉腫痛,赤眼癰腫,頭面干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躁不下。

寒水石(研) 石膏(研,各十六兩) 青黛(八兩)

上件細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diào)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用生姜水下亦得。如中諸毒,并宜服之,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睡臥不隱,每三歲兒可服半粒,更量歲數(shù)加減與之。

寸金丸

治元陽虛弱,寒氣攻沖,膀胱、小腸發(fā)腫作痛,或在心脅,牽連小腹,連屬陰體憎寒撮痛。

楮實川楝子(炒,各一兩半) 巴豆(炒,七個) 全蝎(炒,四十個) 當歸(去蘆,

上為細末,用浸當歸酒打面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空心,溫酒鹽湯吞下二丸至三丸,并進二服。

奪命丹

治遠年日近小腸疝氣,偏墜搐疼,臍下撮痛,以致悶亂,及外腎腫硬,日漸滋濕癢,抓成瘡。

吳茱萸(去枝、梗,一斤,四兩用酒浸,四兩用醋浸,四兩用湯浸,四兩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 澤瀉(去灰土,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酒吞下。

〔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茱萸內(nèi)消丸

治腎經(jīng)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jié)成寒疝陰,偏火上攻,臍腹疼痛,膚 瘡瘍,時出黃水,腰腳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服之內(nèi)消,不動臟腑。

陳皮桃仁、玄胡索、川楝子、木香) 山茱萸(搗,去核,取肉微炒) 桔梗(水浸一伏時濾出,慢火炒干為度) 白蒺(炒,去刺) 川烏(炮,去皮、臍) 肉桂(去粗皮) 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干) 食 茱萸皮(酒洗,焙) 瓤,麩炒) 陳皮(去白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食前服。

麝香大戟丸

治陰 腫脹,或小腸氣痛。

葫蘆巴(炒,四兩) 大戟(去皮,炒黃,半兩) 麝香(別研,一錢) 茴香(舶上者) 川 焙干用) 附子

上為末,獨留川楝子,以好酒一、二升,蔥白七枚,長三、四寸,煮川楝子軟,去核取肉,和藥搗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七丸至十丸,姜湯亦得。潮發(fā)疼痛,炒姜熱酒下十五丸。

三白散

治膀胱蘊熱,風濕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白牽牛(二兩) 桑白皮(微炒) 白朮 木通(去節(jié)) 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搗為細末。每服二錢,姜湯調(diào)下,空心服,未覺再進。常服導利留滯,不損臟氣。

葫蘆巴

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痛不可忍,或絞結(jié)繞臍攻刺,嘔惡悶亂,并皆治之。

葫蘆巴(炒,一斤) 吳茱萸(湯洗十次,炒,十兩) 川楝子(炒,一斤二兩) 大 巴戟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吞下,小兒五丸,茴 香湯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