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大倫
無須質疑,我們國家的孩子因為學習而痛苦,從很小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她需要更快、更強、更好、分數(shù)更高、考更好的學校、超過一切其他人、將來找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每天苦著臉學習,壓力很大,我見過很多患病的孩子,其實與這個問題緊密相關,很多孩子都是在學習成績排名前幾位的情況下精神崩潰的。更有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結果精神出現(xiàn)問題,導致身體全面失調的。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個例,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都會表現(xiàn)。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其實孩子是非常無辜的,因為關于所有孩子的學習的觀念,都是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教育體系灌輸給孩子的,孩子是很可憐的受害者。其中主要原因,雖然可能有社會考試就業(yè)結構的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不知道學習是到底為了什么。那么,怎么才能讓家長和孩子,能夠正確地認識為什么要學習呢?這種思考的路會非常的長,尤其在我們國家,其復雜性超乎想象,所以大家可以探討,下面依舊是我妹妹羅玲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她的思考可能會有些建設性,因為她在澳大利亞的時候,曾經(jīng)參與當?shù)氐慕逃龣C構的活動,這是澳洲人自己的教育,她曾經(jīng)與當?shù)匦W的教師一起討論過這些問題。所以可能對國內(nèi)的教育感想頗多。當然,不一定對,大家可以多多探討,希望這些內(nèi)容對家長朋友們有益,對孩子的心靈和身體健康有益!韵乱粤_玲文章學習觀與使命感外語學習的問題我回國后,很多人問我關于外語學習的問題,問得多了,我也對現(xiàn)在孩子們學習外語的狀態(tài)熟悉起來。現(xiàn)在的學生學英語的方法很有問題。英語是最怕應試教育的一個學科。我曾無數(shù)次跟學生和家長們講過學習方法的問題。成人學生一般都能聽得進去,孩子和家長就差一些,我想大概就是因為他們有應試的壓力,覺得我說的跟他們心目中的學習方法太不一樣,聽著很不靠譜。家長們通常對我都非常信任,對我個人的印象都很好,口頭上也說,老師你說得有道理,但就是不能堅持去做。我自以為在國外還曾研究過第二語言教學,有理論依據(jù),自己也有學英語走彎路的體會,因此說得理直氣壯。但是,或許我的建議聽起來真的讓人不好接受。比如,我告訴大家,當你更關注的是語言交流的內(nèi)容,而不是語言的形式時,你掌握語言的效率是最高的?墒呛⒆觽儚慕佑|英語開始,接受到的就是正相反的指導:學生被訓練要用全部注意力去關注語言的形式:背單詞、學語法規(guī)則、劃分句子結構?荚嚳嫉囊彩沁@些。至于說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每學期開始前,孩子們早已在課外補習班把課本學完一遍了,在校又要跟老師一起把課文嚼上無數(shù)遍,對課文里的內(nèi)容早就麻木了,早沒了興趣。我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背單詞。單詞要通過在不同語境里反復遇到,通過多接觸,去觀察體會它的真實含義和功能,才能掌握。掌握一個單詞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我們?nèi)ケ趁麊问遣荒苷娴恼J識這個人的,哪怕名單上有
照片。我們只有多碰面,多打交道,次數(shù)多了,就面熟了,也知道了這個人的種種特點,這才算認識了。這樣認識的單詞,你才真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詞匯表里的用一個中文詞解釋一個英文詞,永遠都有語意的遺漏和誤差,只看詞匯表你是不能準確理解它的含義的。學一個單詞只學到它的意思并沒有完,更重要的是學它的功能,就是它是怎么使用的,否則就不算學會了,因為它沒有用。按我說的這樣去學單詞,開始可能費點時間,但好處很多:意思準確、能用得上,不容易忘。其實如果從總體學習時間來看,這樣是省時的——想想學生們從小開始到考研,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在背單詞吧。背單詞表可能有短期記憶,但是意思不準確,也不會使用,過后就忘。道理是這樣說了,但是能真的去這樣做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為什么?因為大家太急功近利了,根本沒有這個耐心。中國人現(xiàn)在心很急,功利心也很強,合起來就是急功近利。學英語也不例外。各種年齡段的學生都認為學單詞應該每天成百成千地學,很有大躍進的氣概。我們家長更是有這樣的期望。市面上的學習書和學習班也都迎合這種心理。我們看到無數(shù)以各種方法編排的詞匯手冊,就連兒童也有自己的詞匯手冊,比如把單詞編成中英夾雜的順口溜。英語班都做出各種嚇人的承諾,這里就不舉例了。因此,作為一個英語老師,要想改變大家的學習方法,哪怕只是學單詞的方法,都是很困難的,因為實際上你要改變的不只是方法,而是態(tài)度和觀念。所以最終我發(fā)現(xiàn),傳授學習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扭轉學生和家長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觀念。不肯去改變方法,就是因為很多人的學習動機有問題。我們究竟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的?我們把學習當作一個什么性質的事情?我們期望通過學習得到什么?學習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瓷蠈W校?為什么學英語?假如你或你的孩子繼承了兩億美元的資產(chǎn),你是否還學英語?你將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學?為了父母而學習?“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笨鬃诱f,古人為了自己而學習,現(xiàn)在的人為了給他人看而學習?鬃拥倪@個“今”可以一直持續(xù)到今天,因為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的學習實際上是為了給他人看。很多孩子是在為了家長而學習。他們可能并不覺得學校的課程多有趣,但是不看僧面看fo面,父母這么辛苦養(yǎng)育自己,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只有好好學習,拿好成績向父母交代。我猜有這樣想法的學生一定不在少數(shù)。這樣的學生甚至可能是好學生,可能有好的成績,就像我中學時一樣。但是他們不會有后勁,學到的東西也不會真的變成自己的——因為當初就是為別人而學,就是要交差而已,要的就是那個分數(shù),并不是知識和能力。我也不例外。后來回想中學時學的很多歷史、地理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盡管當時背得連哪句話在哪頁的哪個位置都能記得。為父母而學習的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缺乏責任感。要交差和自己真想學,那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前者重結果,希望速戰(zhàn)速決,最好早點收工,好去做別的。自己真想學的人,他就會享受學習的過程,會不知不覺學了很久都忘了時間。缺乏責任感的感覺我們大人并不陌生。我們大概都做過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我們都知道,那時,你會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是在替他人賣命,所以你會覺得每出一分力氣都不太情愿,會覺得一切都是苛求,都很過分,因此也就很容易心生不滿和怨氣?傊褪强傆惺芎φ叩母杏X。這種狀態(tài)有很多惡果。首先,對學習缺乏責任感會引發(fā)種種不良情緒,這些情緒當然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其次,缺乏責任感就沒有主動性。這樣的學生缺乏目標、或者他的目標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己主動制定的。他也會懶于去規(guī)劃、去思考、去總結反省,更談不上去做任何額外的探索和其他工作。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主張“自主學習”。學習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就連老師也只是引導者和輔助者,而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施與者。學習的過程貴在學生自主地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然后再自己總結、歸納,得出自己的結論。即便只是為了記憶知識,最好的辦法也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找整理資料,這會比讓學生抄現(xiàn)成的筆記更能留下深刻且持久的印象。更何況多數(shù)時候,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自己去分析去研究,得出自己的心得和結論。這樣,學生的收獲就不僅是了解知識,更是提高了技能,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我在國外接觸過很多學生,其中一些小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的責任感讓我印象深刻。聽他們談論自己的學習,那語氣完全是像大人在談論自己的工作。我們都聽說過國外學校課程是什么樣的,所以想必大家都會理解這種責任感。后來我回國教英語時,有學生來問課程,常有人會懶懶地驚呼:“還得復習!”——大概他們指望老師應該會發(fā)功!說到這里,有人早就在想了:你得看看國情呀,我們是在中國,是應試教育,我們是這樣的教育體制!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自然是問題很多,但是作為家長或教育者,我們總是抱怨并沒有太大意義。我覺得我們也真的不應該把一切問題都歸結到應試教育上?荚嚤旧聿]有錯,考試是必要的檢測手段。關鍵不在于考試,而是我們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是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把一切責任都推到應試教育上,這本身就是缺乏責任感的想法,是受害者的思路。我們的這種想法已經(jīng)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了。孩子很自然地會這樣想:教育體制這么糟糕,你怎么能指望我成績好?那么最初,是誰讓孩子有了為父母學習的想法?是家長。很多家長的口頭語就是:“你給我好好學習!”。家長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插手孩子的學習。在課外補習班,學齡前孩子的家長會替孩子做筆記。回家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考前跟孩子一起復習。所以孩子從小就不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覺得自己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家長們會想,你不看著他,他就學不好啊,作業(yè)也寫不合格啊。那么,讓我們回想一下孩子是怎樣學會走路、學會自己吃飯的吧。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已經(jīng)保護過度了(包括我在內(nèi)),現(xiàn)在正是該吸取教訓的時候了。孩子的這些成長環(huán)節(jié),道理都是相通的。學會自主學習,其意義遠遠大于做好某次作業(yè)。媽媽們還經(jīng)常以“情感綁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我!”結果孩子就明白了自己是在為誰而學——為了媽媽!孩子再大一些時,家長會為孩子的升學而操盡了心。家長們不惜調動一切資源去找名師補習、去搬家或交贊助費以便能進好學校。家長們?yōu)榱松龑W所付出的代價會給孩子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孩子從中得到的結論是:學習成績很重要,可以決定未來一生的成功幸福;學習全靠外界環(huán)境和資源,這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我欠爸媽很多,因此我有義務達到他們的期望。由此,孩子會更不相信個人努力的意義,學習也更不是自己的事情了。我們都知道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但我們常把獨立性局限于生活能力,而忘了學習方面的獨立性;蛘呶覀儧]有忘,只是不敢去放手。當然家長要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的作用,所謂放手,就是要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機會,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怎樣把握好這個尺度,怎樣明著放手、暗中掌控,這些技巧就需要我們?nèi)幽X筋摸索。這是比憑著自己的性子去管教孩子要更有難度的。其實很多有心的家長如果在其他方面的管教都很有辦法,那么這些有效的辦法同樣也適用在學習上,比如遇到問題不是直接給出解決方案,而是啟發(fā)孩子自己想出辦法;比如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方案和計劃,自己監(jiān)督并調整,而不是替孩子做了;在課外少讓孩子上補習班,多給孩子看一些課外書(中國孩子的閱讀量遠遠低于其他發(fā)達國家的同齡人),或者多給孩子布置一些需要自主性的任務,比如學習國外的一些教學方法,讓孩子去做一些專題研究報告等等,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很多家長都看過“虎媽”的事跡。她的一些做法過于極端,沒有推廣價值。但是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為了孩子學音樂,自己幾乎自學成了音樂理論家。后來孩子改學網(wǎng)球,她又偷著自學網(wǎng)球(這種學習能力說明她所受的教育是比較成功的)。這種學習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家長不應該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學校,更何況我們現(xiàn)在是那么的不信任學校教育。為了孩子,我們可以嘗試著把自己變成半個教育專家吧。我們只要少逛點街、少上點網(wǎng),就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因為教育學并不是很艱深的學科(并沒有輕蔑教育學的意思)。我們與其把時間都放在陪讀上,或者只是在知識上給孩子輔導,不如自己學點教育學,了解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只有我們刷新自己的觀念,我們才不會繼續(xù)沿用自己當年學習的方法,才有可能開發(fā)出適合自己孩子的高效的學習方式。家長自己有了高度,才能有勇氣、也有辦法對孩子去放手。當然在這之前,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讓孩子開動起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學習的外在動機就是我們?yōu)槭裁幢仨氁獙W習。這個有很多:為了考試、為了具備各種技能以便將來找工作、為了出國留學、為了讓家長滿意,等等。外在動機當然很有用,它能給我們設定時間限制和硬性標準,讓我們有個清晰的目標和方向,也有了一定的壓力。它能提醒我們?nèi)プ月。但是外在動機的動力很有限,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必須要去學,那他的學習效率不會很高,結果也不會太好。優(yōu)秀學生需要一個更強勁的馬達——內(nèi)在動機!內(nèi)在動機就是你為什么真心地想去學習。就像前面說過的,當你有了兩億美元之后,你是否還要去學?這時你是為了什么而學?我認為,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整個中學階段,教育者的主要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具有自己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并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這兩樣東西是一個人可以受用一生的,這體現(xiàn)了教育的真正意義。當然,目前學校的很多做法似乎正好相反,這暫且不多說了。如果我們家長認識到了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就應該更加重視這兩方面,有意識地去開發(fā)、去彌補不足。究竟為了什么而學習呢?我們也可以想出很多:為了興趣、為了開發(fā)智商和情商、為了滿足好奇心、為了開闊眼界、為了提高各種能力、為了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了體驗自尊和自信、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我、為了能欣賞美、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了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為了做一個更好的人、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為了少生氣更快樂更幸福、為了有更強的受挫能力以面對人生的種種逆境、為了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看,學習的好處真的很多吧!我一口氣列出了這么多,每個家長也都可以繼續(xù)補充上更多條理由。我所列出的內(nèi)在動機要比外在動機多得多,可是在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在多數(shù)時候都是被外在動機所左右,我想這也就是學習效率低下的最根本的原因。家長們每日所操心的種種事情:孩子是否抓緊學習時間、作業(yè)和考卷都完成得怎樣、預習復習沒、有沒有學習計劃和所謂的錯題本、課堂聽講效率高不高、老師的好壞、有沒有權威的或名校的輔導資料、補習班教學質量如何、同學的影響、學校的學習氣氛、自己對孩子抓得緊不緊,等等,所有這些事情,其實都不是最要緊的。最關鍵的事情是:幫孩子找到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怎樣能給孩子內(nèi)在動機?這又是一個大難題。我們先從興趣說起。學習的興趣來自哪里?學習的最基本的興趣來自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大概都記得自己上學時,第一次拿到新課本時的興奮感覺,F(xiàn)在的課本比起我們當年的教材,更生動更有趣。如果孩子們?nèi)狈εd趣,那多半是因為我們以不恰當?shù)姆绞阶尯⒆釉谡n本上耗費了過多的精力。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適合的課外讀物,并適當引導,允許孩子自由探索,那也就是在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興趣還來自學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即使學習內(nèi)容有些枯燥,如果學生經(jīng)過努力,迎接了挑戰(zhàn),最終有了進步,那么這種成就感就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興趣。仔細想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人們高興常常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的滿意。而對于很多學科來說,就像學英語一樣,我們要遵循在舊知識的邊緣去擴充新知識的學習規(guī)律,也就是要循序漸進。由此想到現(xiàn)在盛行的超前學習的風氣,F(xiàn)在是幼兒園學小學課程;上了小學就要每個假期都提前學下學期課;中考后要學高中課;高考后要學所謂的“大學預科班”……不知有沒有給本科生提前學碩士、博士課的培訓班!我清晰地記得,初次看到高考后有人打出“大學預科班”廣告時,我驚訝之余,明白了那些習慣于步步超前學習的孩子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上了大學了。我當時感慨,假如這些長大了的孩子對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如此沒有信心,那么這個大學上不上又能怎樣?其實,如果學生主動去超前學習,那本是好事,說明他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問題是,現(xiàn)在的超前學習多是出于形勢所迫,是被動的,是家長安排的。這種做法體現(xiàn)的是信心的缺乏——不相信自己按照正常的進度能取得學業(yè)成功,還有恐懼心理——害怕別人都學,自己落伍跟不上。孩子們吸收著這些心態(tài)去成長,總不是好事。家長們可能還是要想,不超前學習,真的趕不上!其實我們應該換一換思路。我們要看到,在很多情況下,超前學習直接扼殺了學習興趣。學生會由于課程難而沒了興趣,會由于重復學習課本而沒了興趣,并且還會由于沒有時間去接觸真正感興趣的知識、沒有時間去獨立探索而沒了興趣。為了提前學課本,為了怕趕不上,我們付出了過大的代價——喪失學習興趣。我們設想一下,在孩子寶貴的假期和課余時間里,有多少有意義的、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斝聦W期開始,當他面對全新的課程時,他又該是怎樣的全力以赴!放下對成績的執(zhí)著影響學習興趣的,除了被動的超前學習,還有其他方面,比如對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很多家長并不覺得過分關注成績有什么不對的,因為他們在心里的真實想法就是:學習不就是為了成績嗎!學習當然不是為了成績!很多時候我們把考試和成績當成了目標,根本就忘了其實它不過只是路標而已?荚囍皇菣z測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就好像量體溫不是治病。在學習的道路上,如果我們只盯著路牌,拿路牌當終點,那我們自然走不到哪里,走不了多遠。如果我們忘了學習的種種深遠的意義,以為成績就代表著一切,那么我們不僅會學得沒趣,我們的成績也不會太好。關注成績,就把學習變成了一個十分無趣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如果功利心太強,那你慢慢都會變得討厭它,覺得它是任務,不論你原本多么喜歡這件事。我曾在電視上看到家長和老師和教育專家在談論高考。畫面上,包括專家和主持人在內(nèi),都認為一旦高考失利,那么十年寒窗苦讀就都白費了。我看得目瞪口呆。難道說十年的教育,如果沒有高考成績,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嗎?我們會認為一個幼兒園文化水準的人同高中畢業(yè)的人是一樣的嗎?十年的學習一定是“苦”的嗎?沒有樂趣嗎?很多出國的人都感慨,外國人送孩子上學時囑咐的話不是“好好學習”,是“Havefun!”。我當時也聽得很不習慣,后來慢慢體會到了其中的文化差異。我們即便是樂也是“以苦為樂”。很多孩子恐怕都難以想象學習原本是很有樂趣的一件事。我們沒有真正體會到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我們都記得,孩子在幼兒時是多么喜歡學習。幼兒每天都在以極大的熱忱在學習:學吃飯、學說話、學掃地、學剪紙、學澆花。我正寫這些時,忽然發(fā)現(xiàn)女兒沒動靜,出去一看,她正在衛(wèi)生間里拿著抽子試圖疏通坐便——當然坐便沒堵。淡化考試和成績,幫助孩子慢慢看到學習的樂趣,恢復對學習的興趣,這是我們家長能給孩子學習方面的最大幫助。要放下對成績的執(zhí)著,這不僅因為對成績的過分關注會損害學習興趣、會掩蓋學習的真正意義,更因為成績真的并不重要。我們都知道,決定成功和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智商、情商、財商、人際交往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優(yōu)良品德、時機和運氣,等等。所以我們很清楚,考試里的那些知識在所有這些因素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這并不是說可以不好好學那些知識,而是我們不要讓掌握這些知識占據(jù)了孩子的全部時間和精力。我們要給其他的事情留出一些空間來。比如說,我們要重視對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知識掌握得再多,也是死知識,也難以在實踐中用得上,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好的變化。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只是對藝術家或發(fā)明家有用,而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否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工作、去解決問題,這是體現(xiàn)一個人能力的關鍵所在。有專家指出,未來的世界不是知識和技術的世界,而是創(chuàng)造力決定一切的世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怎樣去培養(yǎng)?我們可以想出很多辦法,比如閱讀、科學實驗、藝術創(chuàng)作、寫作、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搞發(fā)明,等等。除了這些有目的的活動之外,其實只要我們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是隨時都在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在做白日夢時、在惡作劇時、在閑逛游蕩時,都可能是在發(fā)展他的創(chuàng)造性頭腦。我哥哥小時候就是個頑童,喜歡惡作劇,跟我相比,堪稱作惡多端。他的惡作劇里體現(xiàn)了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F(xiàn)在他給創(chuàng)造力找到了好的發(fā)揮的渠道,就做出了成績。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想象力排名倒數(shù)第一,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shù)第五。專家表示,對想象力的發(fā)展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自由包括時間上、空間上、行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而我們的孩子大概這幾方面的自由都比較缺乏。比較明顯的就是,孩子們太忙了,沒有絲毫自己的時間,沒有閑下來的時候。而往往正是在這些被我們認為是浪費了的時間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展。同時,我們家長對這方面的重視也不夠。在大家的眼力,跟成績相比,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巨大的奢侈。其實家長在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有意識地啟發(fā)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以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曾在一本書里看到對國外的“發(fā)散測試”的介紹。這類測試有這樣的題目:“請寫出下面物體的不同用途:1、磚塊。2、毛毯!奔议L可以現(xiàn)在就拿出紙和筆,看看能寫出多少條來。一位中學生給每樣東西都寫出很多條用途,其中有的實際,有的像惡作劇。比如關于毛毯,有“可以點燃,用煙火來傳遞信號;可以接住從失火的大樓里跳出來的人”這樣的回答。而另一位智商很高,被認為是天才的中學生,卻每樣東西只寫出了一兩個用途。作者在這本研究天才與成功的書里這樣評論:“他們兩個誰更有才氣,誰更可能成就一番偉業(yè),誰更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顯然是前者。作者接著總結道:這就是為什么諾貝爾獎獲得者既可能來自哈fo大學這樣的頂級名校,也可能來自其他的二、三流大學。由此又想到現(xiàn)在家長們重視成績,其實并非真的重視知識,而是為了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我們堅信這樣一個思路:好學校就意味著更好的學校,意味著更好的未來。爭取好學校沒錯,但是如果把未來的賭注都押在好學校上,那就把勁使偏了,最后的結果也會走樣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更關注個人的努力,讓孩子學會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過于強調外界環(huán)境,只會讓孩子更不自信更不負責,也更容易自憐、抱怨。其實年齡大一些的家長,只要看看同齡人的狀況,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在學歷、學校方面的出身,對成功和幸福的影響不是絕對的。我認識的人中,有很多人畢業(yè)于很普通的院校,但是因為有著樂觀的性格、較強的生活能力、或很好的社交能力,現(xiàn)在生活得也很不錯。當家長的因為愛子心切,很容易陷入眼下的成績競爭中不能自拔。如果我們能把孩子的成績放在一生的背景下來看,想想究竟什么對孩子未來的一生有真正的意義,我們就會把成績看得淡一些。何況中國目前的考試制度和學校教育都有很多不足之處,好成績常常不能反應真實的能力,好學校不見得就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我看到很多大家都爭著要考進去的頂級中學,其實帶給孩子的是更大的壓力、對健康發(fā)育的影響、和扭曲的價值觀。有的學校甚至存在不科學的課程安排,比如有些名為外國語學校的中學,從初中開始就只重視外語教學,忽視其他科目。學生從小就有了學習是為了將來出國讀名校這樣的觀念。等到高中畢業(yè)時,學生幾乎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因為很多科目沒怎么學),只有出國一條路可走。這些孩子沒有受到全面的教育,也失去了更多未來的選擇,這對付出巨大辛苦的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遺憾?傊,只有當家長和孩子都能放下對成績的執(zhí)著,我們才能把注意力真正放在學習上。學習的真正意義除了興趣,前面還列出了許多其他的學習內(nèi)在動機,其實,那些也正是學習的真正意義之所在。這些動機和意義或許不那么直接、不太容易量化、或者要很長時間以后才會顯現(xiàn)出來,因此,往往得不到我們的重視。孩子生活閱歷有限,難以認識到這些學習的意義,因此我們家長就有責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些意義。比如,我們與其告訴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掙大錢”,不如多把別人身上的好的品質歸因于教育。我們可以給孩子指出,周圍的親友或是公眾人物,他們的幽默感、優(yōu)雅的談吐、迷人的魅力、對生活的熱情和生活情趣、成功的事業(yè)和家庭的幸福,等等,都是受教育的結果。我們可以改變對學習的功利性的態(tài)度。少了功利性,記得學習的真正意義,我們就會對孩子的學業(yè)有不同的安排和規(guī)劃,F(xiàn)在的孩子,學齡前和小學時上了很多的興趣班,孩子沒有太多自由玩的時間;五、六年級開始補習小升初;上了初中,那些興趣班煙消云散,大概只有琴童還在為了考級而練琴;上了高中就立即開始為高考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老師和孩子都更重視那些有功利目的的科目,而對于其他學習任務或活動,比如體育、音樂、文學、社會活動,等等,只要跟升學考試關系不大,就不夠重視。其實讓我們看看那些“超級學生”都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我們在媒體上?吹綄@些超級學生的介紹。他們不僅成績好,而且在藝術上或文學上或科學上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他們還常常是學校里的活躍人物,他們創(chuàng)辦?、組織學生活動或社會活動。他們?yōu)槭裁磿龅竭@些?難道只是因為天分或錯題本?這些學生往往從小就參與那些不帶功利性的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由于沒有功利目的,所以往往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自主性和責任感,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性和學習管理的能力,而這些能力自然將在他們學習所有科目時都發(fā)揮作用,所以他們的成績也就更好。那些非功利性學習任務所占用的時間,其實并非我們以為的那樣重要。想一想,一個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他所浪費的時間和低效學習所耗費的時間可能要更多。讓孩子只圍著功利性的學習任務轉,只是因為我們家長沒有看清學習的真正意義,目光短淺,缺乏主見,心理被恐懼所占據(jù)。最近我的一個親戚的孩子在中考前,參加沈陽一所最好的中學的錄取考試。他家在遼陽。過五關斬六將之后,他在最后一輪考核中以幾分之差落選。全家人都為此落淚。我覺得他們對孩子學業(yè)教育的重心有些偏了。我的一個中學好友,是大學教師。她的女兒小升初考得好,考進的就是那所最好的中學。初中階段她學得很辛苦,據(jù)說基本上12點以前沒睡過。他們英語的閱讀文章是大學六級、考研難度的。舉個例子,美國大選的時候,老師發(fā)下文章,按她女兒的話說,通篇只認得奧巴馬和凱恩斯。后來她女兒中考失利,只考上一所很普通的高中。母女倆都為此消沉了好一段時間。其實在我看來,她女兒現(xiàn)在的身體和心理都比初中時健康多了。我的這個好朋友上學時跟我一樣是好學生。記得回國后剛跟她重逢時,她說她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但是看到她在我辦公室門外跟其他家長交流小升初補習經(jīng)驗的迫切樣子,我不知道她在內(nèi)心里是不是真的這樣想。很多家長都是這樣,認為觀念是一回事、現(xiàn)實是另一回事。道理雖然可以那樣去講,做起來卻絕不敢真的那樣去做,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在社會主流風氣的壓力下,不敢堅持自己的學習觀,我們不敢相信自己認為正確的學習動機。而從根本上看,學習的觀念和動機源于價值取向。我們不敢堅持正確的學習觀,正是因為我們屈從了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當我們認為受教育的最大意義、人生的最大價值是金錢、地位和世俗的成功時,我們的學習觀念和動機就走樣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我想,首要的是讓我們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其中包括了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對世界更全面真實的認識,以及具備各種能力,比如具備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情緒自控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享受生活的能力、完善自我和自我實現(xiàn)的能力,等等。讓孩子受教育,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人,并且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事情,為之投入地做一生。其他的世俗的成功和金錢只是教育的副產(chǎn)品而已。說到這,想講一個我經(jīng)歷過的小事。一次,我抱孩子坐公交車。這趟車的始發(fā)站是我們這里的大學城,所以車上常有很多大學生。那天上了車,我擠進去,站在兩個女大學生前面,其中一人正捧本四級詞匯手冊在看,另一人打盹。兩人都沒有讓座的意思。我當時還沒有修煉得很好,所以心里自然有些生氣。當然基本的涵養(yǎng)還是有的,就沒有發(fā)作,暗自想辦法。我決定學習《大話西游》里的唐僧,學習他自己被抓被捆在柱子上仍然提醒大家下雨了快收衣服啊的高尚姿態(tài)。我晃晃悠悠拽著吊環(huán),以最平和的語氣說:“單詞不應該這樣背,背詞匯手冊會記不住的!蹦桥w快地白了我一眼,繼續(xù)氣鼓鼓地看書,估計她基本上當我是精神病了,就更不給讓座了。后來遠處的一位男士看不過去,讓了座。這位男士居然稱呼我為“老師”!現(xiàn)在想,這位女生的不好的學習方法和不讓座行為并不是兩個孤立的互不相干的事情,這兩者有著微妙的聯(lián)系。一個人如果到了上大學的年齡,仍然沒有學會基本的做人準則,那他所受的教育一定有問題,我還可以據(jù)此推斷,他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動機也一定不太對頭。學習動機不對,學習方法自然低效,學習結果也不會好。比如這個大學生,即使考過了英語四、六級,她的英語恐怕也沒有真正掌握好,也難以用得上。這樣話就又說了回來。我認為好的學習方法來自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觀念,而學習觀又來自于我們的價值觀。很多家長或許覺得提高學習成績和種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但是按照我的這個邏輯推理下來,結果不是這樣的。在我看來,品德、價值觀這些東西是位于主導地位的,是直接決定學習效果的。這么看,孟子說的是有道理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受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別的,就是要把丟失的本心給找回來。就是說,在面對學習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是首先要正心,要先在品德和價值觀上下功夫。當我們把這些給理順了,其他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學習成績這些事情,順理成章,自然會好起來。這些話說起來很啰嗦,但是我覺得在目前的形勢下,這樣的車轱轆話說多少遍也不為過。使命感使命感這個詞現(xiàn)在更多出現(xiàn)在企業(yè)管理領域——為了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管理者教育員工要有企業(yè)使命感。其實這應該是家長和教育者常常要想到的一個詞,因為使命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成長的內(nèi)在動力。最近聽說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師范學院藝術系的女生,大三時因為愛上了一位沒有文化的小伙子,在他的勸說下,不顧父母反對,輟學、結婚。之后十年中一直跟隨丈夫擺地攤謀生。這個事例讓無數(shù)人為之感慨。大家被他們的愛情所感動,也對他們現(xiàn)在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由衷地贊賞。我個人也對這個女孩的樂觀、勇敢和堅韌印象深刻。其實,我覺得女孩
嫁給誰這本無可厚非,F(xiàn)在女孩找男朋友都過于看重物質條件,在這種風氣下,她的舉動尤其顯得勇敢。問題出在她輟學的做法上。據(jù)說她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大學里還是團支部書記。我努力去想這件事也沒有想通,為什么包括父母、老師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沒能勸阻她,沒有讓她明白學習、受教育對于自己的意義?!當然這個事情里一定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以我的觀察,一個從小循規(guī)蹈矩、聽大人話的好孩子,一旦決定要叛逆起來,那勁頭簡直勢不可擋,會叛逆得比誰都徹底;蛘,正由于她是優(yōu)秀學生,她才過于相信自己,才有過多的主見和勇氣去走一條不尋常的路。這里我想說的是,她這個大學上的有點糊涂。我猜想她在大學時一定不是非常熱愛藝術、也不是很熱愛教育行業(yè)的,否則她怎么能如此不珍視自己受教育的機會?再想想其他的大學生,其他那些沒有這樣外界事件的干擾、沒有足夠勇氣自己做選擇的大學生,他們真的就比這個女孩更清楚上大學的目的嗎?他們是否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yè),更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很多時候,我們教育的失敗之處并不在于成績和競賽結果,而在于我們沒有給孩子們展現(xiàn)出一個足夠寬闊的視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從而明白自己每天讀書上課的重大意義。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抗挫折能力差,動輒抑郁或自殺。我想,挫折教育解決的只是表面問題,只是培養(yǎng)了忍耐的習慣(當然這也很重要)。更深層的問題是,很多年輕人缺乏真正遠大的志向。即使有了很高的志向,很多人也只是把那當作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已,而不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使命。設想一下,假如某人認為他是另一個星球派來的使者,他的使命是拯救地球;或者他認為自己是fo的轉世,其使命是教化、引渡世人(當然很少有人真的這么想)……那么,他將以怎樣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去工作!他是否還會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我們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覺得這個看事情的角度對我們是很有益處的。在我看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大的一個任務就是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使命。我們花上很多時間去尋找都是可以的,只要最終找到就好。國外曾流行年輕人高中畢業(yè)或大學畢業(yè)后,并不直接邁入下一個階段,而是邊打工邊四處周游,以獲取更多的人生閱歷,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當然如果不需要這樣停頓下來,就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更有效率了。不管怎樣,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要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究竟意義何在,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為的是要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有的人會說,我也很有抱負啊,可是為什么我仍然感到很疲憊、動力不足?我想那得看看這個抱負具體是什么。如果是當上處級干部、是公司上市、是出大名掙大錢,那這
同使命感都沒什么關系。使命感不完全等同于一個人的奮斗目標,不是職業(yè)規(guī)劃、人生規(guī)劃。所謂的長期目標、短期目標、以及各種規(guī)劃,這些還都只是路標而已,是為了完成使命而采取的手段,是“術”這個層次的概念。區(qū)別在哪里呢?使命感不是看你想要得到什么,而是看你想要給世人帶來什么,你打算貢獻什么。使命感不是欲望,歸根結底,使命感是一種愛,一種對世界對人類的大愛。我們看到,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每一個取得輝煌成就的人,他的心底一定有這種愛,有這種使命感為動力。一旦你找到了它,它就會給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幫助你克服困難、追求卓越。心里有了它,你會感到很踏實,周圍境遇的變化都將變得不太重要,考上什么樣的大學、找到什么樣的工作、出國還是考研、嫁人還是考博,等等,這些都不再是很大的問題。你的使命感將會幫助你跨過一切障礙,朝著一個方向走去。不管途中遇到什么,最終,你一定會到達那里。孟子不被齊君重用,離開齊國時神色黯然。弟子問:您說過君子要“不怨天,不尤人”,您現(xiàn)在為什么有不悅之色?孟子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當今之世,舍我其誰,這不是自我膨脹,而是使命感。對于眼下沒有得到機會,孟子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畏懼退縮放棄,他想,這是時機未到,天意如此,我能做的就是反身自省,尋找更好的方式,繼續(xù)等待時機。真正的使命感會讓人不怨天,不尤人,不急躁,也不放棄。使命感不是自我膨脹,真正有使命感的人關注的是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付出,而不是自我。使命感也不是沒有平常心,有使命感的人不會太計較個人的得失,因此反倒更有平常心,F(xiàn)在我們對小孩回答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這樣的話常常很反感,因為很多孩子這樣說的時候,一看就知道這是大人教的話,并非他的真實所想。并且我們還會覺得孩子這樣說顯得很沒有平常心。其實孩子的話往往是無心之語,而我們大人對這些話的反應才是關鍵。我女兒兩歲時就跟保姆宋姨學了一句很爽的話。她閑來無事,會暢快無比地大喊一聲:“破爛換錢——”。如果我這時糾正她說:“長大要當科學家,當醫(yī)生,不當收破爛的!蹦沁@不是讓孩子有使命感,而是教給孩子職業(yè)歧視。在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心想當科學家,那當然也不是沒有平常心。理想和平常心絲毫也不矛盾。關鍵要看當科學家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有名利地位,還是為了給科學研究做貢獻。很多時候,恐怕我們大人是在以自己的功利之心去揣摩孩子了。不知不覺又回到了教育的話題上。使命感并非家長能教出來的,沒有任何人能把使命感給另外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要自己去尋找它。怎樣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使命?我想,我們家長可以讓孩子多了解偉大人物的人生軌跡,可以擴充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對世界有更廣闊更深刻的認識。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為他人付出的機會、提供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巨大價值。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先懂得義務、任務、責任這些概念,這樣,長大了,他才會真正理解使命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在怎樣生活的。要想讓孩子過上有方向有目標的一生,我們就要讓孩子親眼看到有使命感的人是怎樣生活的。我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了自己的使命?我女兒昨天第一天上幼兒園,回來說話全是老師腔調!我心里不禁感慨,老師有著多么光榮的使命!我們各行各業(yè)的家長在每天下班回家后,是抱怨發(fā)牢騷,還是想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自己的使命,而感到自豪、有成就感?醫(yī)生是否想到了自己給了病人多大的幫助?出租車司機一天辛苦下來,是否想到自己幫助那么多人趕到了目的地?公務員會想到了什么……沈陽有一位送奶工,因為要回老家給父親奔喪,囑咐兒子連夜把165張假條貼到了訂戶家的門上。據(jù)說,他兒子平時就每天凌晨幫助媽媽去送奶,然后再去上學。我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一定能懂得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家長自己過著有使命感的生活,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很多人在童年時都有過朦朧的使命感。孩子們受到書中偉大人物的感召,常常會在心里生出一種使命感,他們感到自己將來可能也同樣具有無限的價值,也能夠創(chuàng)造巨大的財富?墒,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個童年的使命感慢慢地就被淡忘了。我們發(fā)現(xiàn)那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而成熟、長大,似乎就意味著要學會“現(xiàn)實一些”、“實際一些”,要更加關注眼下的具體目標,而不是遙遠的理想。當然,這的確是成長的一個必經(jīng)過程。童年的使命感不見得就能成為真正的使命感。但是,長大以后,很多人往往就一直“現(xiàn)實”了下去,忘了去尋找自己的使命。而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要在這一路上去提醒孩子,別忘了要慢慢地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使命。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讓孩子逐漸去思考,自己打算拿這一生的時間去做什么樣的事情。我們還要讓孩子看到,對于這個國家而言,自己有怎樣的使命;對于人類社會而言,自己有怎樣的使命。這些話聽起來很大,但這卻是很現(xiàn)實的想法。許多權威人士都指出,人類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到了一個臨界點,下一步不是進化就是毀滅,何去何從,就取決于我們現(xiàn)在的舉動,取決于我們這一代和我們的下一代。這是真實不虛的使命。最后,讓我們再從功利的角度來看看使命感的好處吧。當我們想著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光宗耀祖,而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時,我們的心態(tài)會更平和,教育效果會更好。當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不是占據(jù)名利至高點,而是希望他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時,我們教育的方向會更正確,我們給孩子的學業(yè)安排會更合理,孩子的學業(yè)自然會更出色。當孩子知道自己學習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將來發(fā)揮潛力、為社會為他人為眾生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時,他會在學習上做到自主、自律,他會有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付出多少也不覺得累,他會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他會不怕失敗、不患得患失,他會學得更輕松愉快!等孩子長大了,當他有了要在某個領域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愿望時,當他慢慢尋找到了他人生的使命之后,那時,他的愿望會調動起宇宙間蘊藏的無窮的力量,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助他達成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