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一個穿著紅肚兜的少女,頭略低垂,雪白的雙手正挽起長發(fā),秀發(fā)絲絲,似乎在飄動。畫面朦朧,猶如隔著薄薄的白紗,健康的胴體忽隱忽現(xiàn),似有似無……;然而,女子的面部神非常清晰,飽滿的紅唇,尖挺的鼻子,長長的睫毛,面部的表情輕松嫻靜,似乎一夜美夢之后的滿足……
???? 昨天下午,我出席了一位著名中青年畫家的畫展。他擅長油畫,畫的大多是女性。這些女性雖然不是絕對的美女,但畫面透出的女性人體美,非常的動人。以上就是一幅名《露凝香曉》的作品。我在這幅作品前駐足了好久。
??????畫家和醫(yī)家所面對的,都是人,都是具有生命的人。畫家抓神態(tài),抓那種反映生命的特征,大多數(shù)是表情,是肌肉,是皮膚,而表情中最多的眼神。中醫(yī)望聞問切,望為首。望什么?望神。病人的神情是決定我們選方最主要的依據(jù)。比如體型的豐滿與羸瘦,膚色潤澤與枯燥,表情的豐富與淡漠,話語的快慢與高低,等等,這些來自整體的生命信息最重要,最能代表病人的體質(zhì)傾向和發(fā)病趨向。經(jīng)方為何有效?關(guān)鍵就是方證以此為根本憑據(jù)。
??????我欣賞著畫家的一幅幅作品……。那些經(jīng)過畫家藝術(shù)加工后的人體,是那么的鮮活,那么的奪目,不得不讓人驚嘆自然造化的神奇。我想起《
傷寒論》,想起那些經(jīng)方。經(jīng)方也是一個個鮮活的人體,張仲景對經(jīng)方方證的經(jīng)典表述,堪比高明的畫家,或者對其整體作大致的勾勒,或者對其局部特征作反復(fù)的渲染。最精彩的,是對患者神態(tài)的描述,猶如點睛之筆,全身皆活。
???? 看油畫,最好是遠看,朦朦朧朧,反而逼真,但走近了,眼前不過是一些高低不平的油彩色塊而已。讀《傷寒論》也是一樣,對那些方證條文的理解,要注重其神韻的把握,而不要拘泥于某個癥狀或某種疾病。因為,經(jīng)方方證原來是活的。
-------------------
經(jīng)方魅力無限,如油畫,如美女······
經(jīng)方也是一門社會行為藝術(shù),時時學習踐行之,樂哉悠哉~
-------------------
700)this.width=700;" >
描述:露凝香曉
圖片:油畫美女 (400x533).jpg
700)this.width=700;" >
描述:露凝香曉
圖片:油畫美女 (400x533).jpg
-------------------
望神難,但一旦領(lǐng)略便難忘。努力!109。
-------------------
如此美文,讀罷不知為何讓人聯(lián)想起了大德倉央嘉措的詩......
真乃美妙境界也!
-------------------
"畫家抓神態(tài),抓那種反映生命的特征,大多數(shù)是表情 而表情中最多的眼神
中醫(yī)望聞問切,望為首。望什么?望神。病人的神情是決定我們選方最主要的依據(jù)."
這是學好經(jīng)典, 用好經(jīng)典的關(guān)鍵.
-------------------
-------------------
所以,讀傷寒論要全面分析,不能只抓局部的片段,而要統(tǒng)觀全局。歷代傷寒研究者無論是尊經(jīng)復(fù)古也好,還是錯簡重訂也罷,都在希望復(fù)原傷寒論原貌,但其實黃師提醒我們,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選擇一個好的視角,只緣身在此山中,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思想拘束于傷寒條文表象,便無法窺探傷寒論之真面目。
-------------------
所以有人說中醫(yī)不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shù),是有道理的!
-------------------
黃老師看油畫想到的是《傷寒論》,我看油畫看到的卻是中西方的差別。
曾記得在中國美術(shù)館看畫展,一邊是國人畫的油畫一邊是外國人畫的油畫,不比不知道,那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說白了,你怎么畫油畫都畫不過西人,為什么?骨子里的東西,上百年的侵yin,猶如西人學中國的東西。不過,今年再去看,發(fā)現(xiàn)這差距在縮小。一大批70、80年代的畫家,把這油畫畫的是有模有樣的。感嘆,中國在趕英超美的路上進步不。
-------------------
-------------------
gugu:所以,讀傷寒論要全面分析,不能只抓局部的片段,而要統(tǒng)觀全局。歷代傷寒研究者無論是尊經(jīng)復(fù)古也好,還是錯簡重訂也罷,都在希望復(fù)原傷寒論原貌,但其實黃師提醒我們,這些都不是最重要 ..?(2012-05-28 07:18)?700)this.width=700;" >
贊!
-------------------
記得葭航先生也有一篇油畫與傷寒方劑說,資料不在手頭,日后有機會發(fā)上來。經(jīng)方研究者走到這一步就進入了新的境界。
-------------------
我想起了《傷寒論》。書中那些關(guān)于方證的經(jīng)典表述,一如畫家的手法,對某些生命在疾病過程中的反應(yīng)方式特征,作了傳神的勾勒,但是,就方證的整體,卻往往忽略,或作朦朧化的處理,遠遠一看,特別逼真?zhèn)魃,但走近了,眼前不過是一些高低不平的油彩色塊而已。
其實黃老師這句話是點題之筆,告誡我們不能局限在某些點的論爭,而應(yīng)該更多的從整體入手,體會作者要傳達的最根本的東西。其實現(xiàn)在很多研究都是對于點的無意義的爭論,就像湊近了去爭論那些“油彩色塊”一樣,往往對整幅油畫沒有多大價值。
-------------------
-------------------
-------------------
看油畫,最好是遠看,朦朦朧朧,反而逼真,但走近了,眼前不過是一些高低不平的油彩色塊而已。讀《傷寒論》也是一樣,對那些方證條文的理解,要注重其神韻的把握,而不要拘泥于某個癥狀或某種疾病。因為,經(jīng)方方證原來是活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個人情感的個體,然而個性中亦存在普便性,即共性,臨床中應(yīng)細心體會,不拘一方一證,于不變中而變之。學習了,謝謝!!
-------------------
-------------------
-------------------
-------------------
看油畫,最好是遠看,朦朦朧朧,反而逼真,但走近了,眼前不過是一些高低不平的油彩色塊而已。讀《傷寒論》也是一樣,對那些方證條文的理解,要注重其神韻的把握,而不要拘泥于某個癥狀或某種疾病。因為,經(jīng)方方證原來是活的。
點睛之筆
-------------------
-------------------
-------------------
-------------------
我先看到文章的題目,很吸引人,便點開來,就在點擊的剎那,忽然閃了個念頭,這篇文章很可能是黃師的文章,果然不出所料,每次看黃師的文章都是精神上的享受和心靈的洗禮。
-------------------
恰當?shù)谋扔鳌。。。!?/div>
-------------------
-------------------
-------------------
-------------------
-------------------
覺得挺感動的 大道至簡 中醫(yī)如此 生活也是
-------------------
喜歡老師的娓娓道來,也喜歡邢健健的畫,看到健健的畫,有如看到老師的處方一樣,發(fā)自內(nèi)心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