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縱行的大絡脈,稱為舌下絡脈。也叫“瘀絡”,舌下面的粘膜正中線形成一條連于口腔底的明顯皺襞,叫舌系帶,舌系帶兩側,透過粘膜可見有淺藍色的舌靜脈,中醫(yī)稱謂舌下絡脈,或稱舌脈。正常人舌脈隱現(xiàn)可見,直徑不超過2.7厘米,其長度不超過舌尖至舌下肉阜連線的五分之三。顏色暗紅。脈絡無怒張、緊束、彎曲、增生,排列有序。絕大多數(shù)為單支.極少有雙支出現(xiàn)。
望舌下絡脈主要觀察其長度、形態(tài)、色澤、粗細、舌下小血絡等變化。
望舌下絡脈的方法是:讓病人張口,將舌體向上腭方向翹起,舌尖輕抵上腭,勿用力太過,使舌體自然放松,舌下絡脈充分顯露。首先觀察舌系帶兩側大絡脈的長短、粗細、顏色,有無怒張、彎曲等異常改變,然后觀察周圍細小絡脈的顏色、形態(tài)有無異常。
舌下絡脈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舌下絡脈短而細,周圍小絡脈不明顯.舌色偏淡者,多屬氣血不足,脈絡不充。
舌下絡脈粗脹,或呈青紫、絳、絳紫、紫黑色.或舌下細小絡脈呈暗紅色或紫色網絡,或舌下絡脈曲張如紫色珠子狀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等改變,皆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氣滯、寒凝、熱郁、痰濕、氣虛、陽虛等.需結合其他癥狀綜合分析。
舌下絡脈的變化,有時會早于舌色變化,因此,舌下絡脈是分析氣血運行情況的重要依據(jù)。
舌下絡脈診法是指對舌下絡脈之顏色、形狀、充盈等情況進行診察,以幫助判斷疾病的方法。正常舌下絡脈隱現(xiàn)于舌下,脈色暗紅,脈形柔軟,無彎曲緊束等。不超過舌下1/3 。故凡察血瘀者當先視舌下脈。
舌下絡脈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于色澤和形態(tài)兩方面。舌脈色青紫,其形粗長或怒張,提示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其色淡紫,脈形粗大或怒張,提示寒邪凝滯或氣虛血瘀;其色紫紅,脈形怒張,提示熱壅血滯,其色淡紅或淺藍色,脈形細小,提示正氣虛弱。所以舌下絡脈的變化,主要提示瘀血病變的存在,根據(jù)其色青紫、淡紫、紫紅,分別確認瘀血屬氣滯、寒凝、氣虛,還是熱壅。
將“瘀絡”,舌下絡脈異常程度分為0度、Ⅰ度、Ⅱ度、Ⅲ度四個級別。
0度者即舌下兩條靜脈隱現(xiàn),主干直徑在2.6毫米以下,長度不超過舌系帶止點,整條舌下靜脈無扭曲、怒張;
Ⅰ度者(++)即主干飽滿,直徑不超過2.6毫米,長度不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1/2,輕度彎曲;
Ⅱ度者(+++)即主干飽滿,直徑增粗超過2.6毫米,長度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3/5,輕度彎曲;Ⅱ度者(+++)證明身體內氣血不通。
Ⅲ度者(++++)即主干飽滿,曲張明顯,直徑增粗超過2.6毫米,長度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3/5或將及舌尖,外帶有粗枝狀分支或魚子
醬刺狀。Ⅲ度者(++++)表示體內有早期
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