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14.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丹參——活血調(diào)經(jīng)、涼血消癰、安神
人參——大補(bǔ)元?dú)、補(bǔ)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參——補(bǔ)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
黨參——益氣、生津、養(yǎng)血
太子參——補(bǔ)氣養(yǎng)陰
北沙參——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養(yǎng)陰清肺、化痰、益氣
15.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縮尿、補(bǔ)腎助陽
海螵蛸——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17.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麻黃根——斂肺止汗
18.牛黃——息風(fēng)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雄黃——解毒、殺蟲
硫黃——解毒殺蟲止癢、補(bǔ)火助陽通便
19.菊花——疏散風(fēng)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 醫(yī)學(xué).全.在.線52667788.cn
20.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水滲濕
五用法用量
1.后下(芳香類)
薄荷、生大黃、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瀉葉、鉤藤、魚腥草、青蒿
2.先煎(貝殼、礦石類、毒藥物)特殊需要(大黃緩藥性)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龍骨、石決明、龜板、鱉甲、牡蠣、代赭石、附子、川烏、生自然銅
4.泡服番瀉葉
5.不入煎劑
雷丸(蛋白酶)、琥珀、蘆薈、朱砂、牛黃、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朱砂、牛黃、琥珀、蘆薈、巴豆、馬錢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黃、硫黃、砒石、鶴草芽
8.包煎
車前子(成熟種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黃(花粉)、五靈脂(糞便)、(枇杷葉)、(飛)滑石、旋覆花、葶藶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鉤藤、紫蘇荊芥、徐長卿
10.另煎兌服——羚羊角、人參、西洋參
11.烊化兌服——阿膠、鹿角膠12.制霜內(nèi)服——巴豆13.醋制——甘遂、延胡索14.焗服——肉桂15、煎湯代水——灶心土
用量
牛黃——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5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3-0.1g
蟾酥——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黃——入丸散,1-3g
雄黃——入丸散,每次0.15-0.1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沖服,每次0.1-0.5g
細(xì)辛——煎服1-3g;入丸散劑0.5-1g
馬錢子——入丸散,日服0.3-0.9g
人參——5-9g,挽救虛脫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檳榔——6-15g,單用殺蟲60-120g
執(zhí)業(yè)藥師相關(guān)閱讀:
2015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試題庫免費(fèi)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