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肌梗塞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醫(yī)師關(guān)注的焦點。因為心肌梗塞的發(fā)作,6小時是溶栓的黃金時間。超過6小時,心肌細胞將會由于缺氧而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能夠?qū)χ委煹挠行院皖A(yù)后作出判斷。
一、50年代對AMI(心肌梗塞)的診斷標準
診斷AMI在50年代主要是心肌酶學的變化,有GOT(谷草酸氨基轉(zhuǎn)移酶)、CPK(肌酸磷酸激酶)、LDH(乳酸脫氬酶)、HBDH(羥丁酸脫氬酶)以及CPK同功酶CK-MB,LDH中的LDH1、LDH2就是我們稱的心肌酶譜。缺點是,酶在發(fā)病后經(jīng)過一定時間才能血中濃度升高,這是由于分子量大的原因。CPK在發(fā)病后6個小時才升高,24小時達高峰。GOT在8-10個小時升高,24-48小時達高峰。LDH8-10個小時升高,2-3天才達峰值。HBDH 12-24小時升高,2-3天達峰值,因此不能對AMI作出早期診斷。酶學對AMI的診斷特異性差,CPK特異性只有35%,如骨骼肌肉疾病和創(chuàng)傷、酒精中毒、糖尿病,均可出現(xiàn)假陽性,GOT特異性只有70%,在心衰、肝病、心肌炎等可出現(xiàn)升高。LDH的特異性只有78%,在溶血、心肌炎、腎病、腫瘤、肝病可升高。
二、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曾將CK-MB作為診斷AMI的金標準。CK同功酶存在3種CK-MB、CK-BB、CK-MM,其中CK-BB存在大腦、腎及子宮組織,CK-MM存在骨骼肌,心肌組織雖以CK-MM為主,但CK-MB所占比例遠較其它組織中高,后來有人將CK-MB/CK比值大于6%作為診斷AMI指標。另外CK同功酶亞型,CK-MM分為CK-MM1、CK-MM2、CK-MM3三種亞型,其中MM3/ MM1已被認為診斷AMI敏感指標。它的比值與醫(yī)學招聘其它酶學不同,其動態(tài)變化呈“S”型。AMI 4小時內(nèi) MM3/ MM1比值開始升高,9小時左右達峰值,然后逐漸下降;于36小時左右恢復(fù)到基礎(chǔ)水平,隨著時間推移,MM3/ MM1比值進一步下降于72小時降到低谷,然后緩慢回升,于120小時左右恢復(fù)到基礎(chǔ)水平,呈反“S”型改變。這是由于兩者從血液中清除速率存在差異所致。當梗塞后MM3活力恢復(fù)正常,MM1活力還維持較高水平,從而導致MM3/ MM1一度低于基礎(chǔ)水平。CK-MB亞型有CK-MB1、CK-MB2兩種,而所有亞型 之間轉(zhuǎn)化是依據(jù)血清種羧基肽酶對“M”亞單位C端賴氨酸的清除來實現(xiàn)的,CK同功酶亞型的測定尤其是MB亞型可能比同功酶的測定在則期診斷AMI時具有更的意義。這是由于CK-MB和CK-MM在組織中存在形式是MB2和MM3,在心肌損傷時被釋放入血,由于羧基肽酶M亞單位C端賴氨酸代謝導致MB2-MB1、MM3-MM2-MM1的轉(zhuǎn)化使MB2/MB1和MM3/MM2的比值升高,(正常人<1)這種變化往往在CK-MB和CK-MM同功酶活性尚位升高就已出現(xiàn),但亞型測定者存在一定的限制,在臨床上難以推廣。
三、90年代以后,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心肌特異性蛋白、肌紅蛋白、肌鈣蛋白。
肌紅蛋白:是從受損的心肌細胞中釋放出來的,在AMI 1-2小時即可升高,并在6小時達到峰值,是最早達到峰值的血清學指標。由于廣泛存在骨骼肌等組織中,肌肉和肌肉損傷都將影響其特異性,而且升高時間短(24小時以內(nèi)),無法單獨用于AMI的診斷,這樣肌紅蛋白診斷AMI的靈敏度雖然很高,但特異性較差。
肌鈣蛋白(CTNC):是肌肉收縮調(diào)節(jié)蛋白,由3個不同亞基組成即肌鈣蛋白I(TNI)、肌鈣蛋白T(TNT)、肌鈣蛋白C(TNC)。心肌中的J和I亞基不同于骨骼肌組織,基因編碼不同,從而導致氨基酸序列不同。對于TNT、TNI的測定主要考慮它們對心臟特異性,1992年美國Lanelenson用高特異抗心肌肌鈣蛋白I單抗檢測AMI時血清中的含量具有高度敏感特異性。1996年Antnan研究表明TNT的特異性優(yōu)于TNT,這兩種蛋白特異性明顯優(yōu)于C-B,6小時內(nèi)分別為74%、96%、93%-99%。因為血清中TNT及TNT的含量極微,當AMI時明顯繁榮昌盛高倍數(shù)分別為30-200倍、20-50倍,靈敏度也很高。分子量小,發(fā)生AMI時血中出現(xiàn)時間早、二者在AMI發(fā)病后3-6小時出現(xiàn),大大有利于AMI早期診斷,為及時搶救病人提供寶貴時間。TNT和TNI為結(jié)構(gòu)蛋白存在心肌細胞胞漿中,以及心肌纖維中與收縮蛋白呈結(jié)合狀態(tài),當心肌損傷時,心肌細胞胞漿中的TNT、TNI首先釋放出,但肌纖維中結(jié)合的則緩慢釋放。TNT峰值與心肌灌注有關(guān)。TNT一天內(nèi)出現(xiàn)峰值并很快降至平臺,第四天可觀察到第二個較高峰值,這主要來自肌鈣蛋白復(fù)合物中TNT,此二峰比值有助于判斷是否出現(xiàn)再灌注。比率大于1,說明出現(xiàn)再灌注,比率小于1,說明無再灌注或再灌注不成功。因此,AMI后第一天和第四天血清TNT濃度之比可作為溶檢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早期TNT主要反映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細胞不一定死亡,而第四天的峰值主要反映心肌收縮器官不可逆壞死病變。故此值反應(yīng)梗塞面積大小。Bodeor等研究表明,AMI發(fā)病后平均6-8小時TNI升高,11-12小時達峰值,99小時恢復(fù)正常,與CK-MB相比,TNI在血中出現(xiàn)時間基本與之相同,但維持時間長,所以TNI對經(jīng)CK-MB檢測漏診的AMI及亞急性心肌梗塞者具有可靠的診斷價值。TNI 升高時間早于心電圖12小時?傊甌NT雖有一定的心肌特異性,靈敏度較好,但局限在并非完全特異,肌病、腎功能衰竭、某些透析病人常有不明原因TNT升高。而TNI無TNI的假陽性,特異性好,時間窗口寬,是目前 AMI診斷中最看好的心肌標志物。
大力開發(fā)早期、物異、敏感的生化標志物是臨床化學家探索的目標,現(xiàn)在研究中的有糖原磷酸化酶BB、心臟脂肪酸結(jié)合蛋白H-FABP、肌紅蛋白/碳酸酐酶、SIooa蛋白、膜聯(lián)蛋白等等。對于缺血性心臟病病人的治療,如果延誤時間,將導致病人AMI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就要求急診科醫(yī)生、心血管科醫(yī)生以及檢驗科醫(yī)生共同協(xié)作,恰當運用各項生化指標,就需要對發(fā)病時間以及缺血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全面了解,而且對CK-MB、肌鈣蛋白、肌紅蛋白的特性有清楚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利用生化指標對缺血性心臟病進行早期診斷并判斷預(y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