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2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反饋調節(jié)等基本概念。 2.熟悉:機體功能活動的調節(jié)方式。 3.了解:生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生理學與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關系,以及心理活動對生理活動的影響。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生理學的任務和研究方法 生理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和任務,生理學與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關系,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生理學的發(fā)展趨勢(如系統(tǒng)生物學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機體的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 機體的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第三節(jié) 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 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方式(神經、體液、自身調節(jié)及其特點)、體內的控制系統(tǒng)(反饋、前饋控制)。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12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細胞膜的單純擴散、經通道易化擴散、經載體易化擴散、主動轉運和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功能,鈉泵的生理意義;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幾種常見第二信使;靜息電位的概念、產生機制;動作電位的概念、特點、神經動作電位形成的機制;動作電位傳導的機制;閾電位的概念;興奮和興奮性的概念;刺激和興奮的關系,及組織興奮性的變化,神經肌接頭興奮傳遞的過程;興奮-收縮耦聯(lián)的概念和過程。 2.熟悉細胞膜的基本組成;出胞和入胞式物質轉運;離子通道型受體、G蛋白耦聯(lián)受體和酶聯(lián)型受體介導的信號傳導系統(tǒng)的基本過程,局部電位的特點;橫紋肌的收縮機制和影響因素,骨骼肌收縮的外部表現(xiàn)和力學分析。 3.了解平滑肌的收縮機制和神經支配。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細胞膜的結構和物質轉運功能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單純擴散;易化擴散:離子通道和載體的概念;主動轉運:離子泵的概念;繼發(fā)主動轉運(聯(lián)合轉運):轉運體蛋白(轉運體),同向轉運和逆向轉運;出胞與入胞式物質轉運: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受體介導式入胞。 第二節(jié) 細胞的信號轉導 3.數(shù)量,血液的理化特性?缒ば盘栟D導的概念和三種跨膜信號轉導的方式。通過具有特殊感受結構的通道蛋白質完成的跨膜信號轉導:化學門控通道,電壓門控通道,機械門控通道,促離子型受體;由膜的特異性受體蛋白質、G-蛋白和膜的效應器酶組成的跨膜信號轉導系統(tǒng):環(huán)-磷酸腺苷,第二信使,G-蛋白,效應器酶,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促代謝型受體);由酪氨酸激酶受體完成的跨膜信號轉導。 第三節(jié) 細胞的電活動 生物電現(xiàn)象的產生機制:靜息電位和K+平衡電位,可興奮細胞和可興奮組織,興奮性和興奮。單一細胞的跨膜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極化,去極化,超極化,復極化,超射值,鋒電位,后電位:負后電位(去極化后電位),正后電位(超極化后電位),“全或無”現(xiàn)象。鋒電位和Na+平衡電位,膜片鉗;Na+通道的失活和膜電位的復極: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閾電位和鋒電位的引起:再生性循環(huán),閾強度,閾下刺激。局部興奮及其特性:電緊張性擴布,空間性總和,時間性總和。興奮在同一細胞上傳導的機制:局部電流,跳躍式傳導。 第四節(jié) 肌細胞的收縮 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量子式釋放,終板電位,微終板電位。骨骼肌細胞的興奮-收縮耦聯(lián),Ca2+在興奮-收縮耦聯(lián)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的分子機制:滑行學說,肌絲的分子組成和橫橋的運動。骨胳肌收縮的外部表現(xiàn)和力學分析:前負荷(初長度)與后負荷,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肌肉的單收縮和單收縮的復合:不完全強直收縮,完全強直收縮。前負荷或肌肉初長度對肌肉收縮的影響──長度-張力曲線,肌肉后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張力-速度曲線,肌肉收縮能力的改變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第三章 血液(6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血細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種血細胞的數(shù)量;紅細胞的生理特性和生成調節(jié);生理止血的概念和基本步驟;ABO血型系統(tǒng)。 2.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與抗凝,以及纖維蛋白溶解與抗纖溶;輸血的原則。 3.了解血液的基本組成、血量和血漿的化學成分,紅細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功能。造血過程的調節(jié),Rh血型系統(tǒng)。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基本組成,血量,血細胞比容,血漿的化學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血漿滲透壓:晶體滲透壓,膠體滲透壓,等滲溶液和等張溶液,血漿的pH值。 第二節(jié) 血細胞生理 造血過程的調節(jié),造血微環(huán)境。紅細胞的數(shù)量、形態(tài)和功能。紅細胞的生理特征:紅細胞膜通透性,可塑變形性,懸浮穩(wěn)定性:紅細胞沉降率,滲透脆性。紅細胞的生理功能。紅細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維生素B12,內因子,R結合蛋白,轉鈷蛋白Ⅱ,葉酸,鐵蛋白,運鐵蛋白。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爆式紅促進活性,促紅細胞生成素。白細胞的數(shù)量和各類白細胞所占百分數(shù),各類白細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調節(jié)。 第三節(jié) 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ADP,血栓烷A2,膠原,凝血酶等的促聚集作用),釋放;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過程:內源性激活途徑,外源性激活途徑?鼓到y(tǒng):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蛋白質C系統(tǒng),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肝素。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纖溶酶原,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酶抑制劑;纖溶酶原的激活和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纖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第四節(jié) 血型與輸血 血型與紅細胞凝集:紅細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紅細胞血型:ABO血型系統(tǒng):ABO血型的分型、發(fā)生與分布、檢測。Rh血型系統(tǒng):Rh血型的分布、抗原與分型、特點與臨床意義。輸血的原則:交叉配血試驗,成分輸血。 第四章 血液循環(huán)(14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工作細胞和自律細胞跨膜電位的分期和形成機制;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特性及影響因素;心肌細胞收縮的特點;心動周期的概念、心臟泵血的過程和各期特點;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價;前負荷、后負荷和心臟收縮功能對心輸出量的影響;心泵功能貯備;動脈血壓的概念和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組織液生成的機理和影響因素;血管的神經支配;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心臟功能的調節(jié)機理;心血管中樞;壓力感受性反射的過程和意義;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 2.熟悉體表心電圖的特點和各波形的意義;心房收縮對心臟泵血的作用;心音的概念、分類和意義;靜脈血壓與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微循環(huán)的構成和意義;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性反射;血管升壓素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其它激素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局部血流量的調節(jié)機制;冠脈循環(huán)的血流特點及調節(jié);腦循環(huán)的特點、腦血流量的調節(jié)。 3.了解搏功的概念;脈搏波的概念和特點:淋巴回流的作用;動脈血壓的長期調節(jié):心血管反射的中樞整合型式;肺循環(huán)的特點及血流量的調節(jié);腦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腦脊液屏障和血-腦屏障。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心臟的泵血功能 心動周期與心率的概念。心臟泵血的過程:心臟泵血過程中,心室、心房內壓力、容積、瓣膜活動和血流的變化,心房、心室舒縮和瓣膜在心臟泵血活動中的作用。心音的產生:心音和心音圖,第一和第二心音的特點和產生機制。心泵功能的評定:每搏輸出量(搏出量)和射血分數(shù),每分輸出量(心輸出量)和心指數(shù),心臟作功量。心泵功能的調節(jié)(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自身調節(jié)(Starling機制,心功能曲線),心肌收縮能力,后負荷,心率。心泵功能的儲備。 第二節(jié) 心臟的生物電活動和生理特性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和興奮性:心室肌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影響興奮性的因素;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與心肌收縮活動的關系:不發(fā)生強直收縮,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心肌的自動節(jié)律性:自律細胞(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慢反應自律細胞和慢反應動作電位,起搏離子流;心臟傳導系統(tǒng)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其影響因素:起搏點,竇性心律,異位心律,竇房結對于潛在起搏點的控制機制(搶先占領,超速驅動壓抑)。心肌的傳導性和興奮在心臟的傳導:心肌細胞的傳導性;興奮在心臟內的傳導過程和特點(心房、心室內較快,房室交界極慢,房室延擱),決定和影響傳導性的因素。正常心電圖的波型及生理意義,心肌動作電位和心電圖的關系。 第三節(jié) 血管生理 各血管(彈性貯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細血管前括約肌,交換血管,毛細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的功能特點。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血流量,泊肅葉定律,層流和湍流;血流阻力:血液的粘度及其影響因素;血壓:循環(huán)系統(tǒng)平均充盈壓。動脈血壓的形成,正常值(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壓,平均動脈壓),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動脈脈搏的波形,動脈脈搏波的傳播速度。中心靜脈壓和外周靜脈壓,重力對脈壓的影響;靜脈血流:靜脈對血流的阻力,靜脈回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微循環(huán)的組成:交換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動-靜脈短路;毛細血管壁的結構和通透性;毛細血管的數(shù)量和交換面積;微循環(huán)的血流動力學:血管舒縮活動及其調節(jié);血液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擴散,濾過和重吸收,吞飲。組織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影響因素,有效濾過壓。 第四節(jié)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 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及其遞質、受體和對心肌生物電活動和收縮功能的影響;支配心臟的肽能神經元;交感縮血管神經及其遞質、受體和作用,交感舒血管神經、副交感舒血管神經、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經和血管活性腸肽神經元及其遞質、受體和作用;心血管中樞的概念;心血管反射: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樞整合型式。體液調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升壓素,血管內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質,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tǒng),心房鈉尿肽。局部血流調節(jié):代謝性自身調節(jié)機制,肌源性自身調節(jié)機制。動脈血壓的長期調節(jié)。 第五節(jié) 器官循環(huán) 冠脈循環(huán)的解剖特點、血流特點和血流量的調節(jié)。肺循環(huán)的生理特點和血流量的調節(jié)。腦循環(huán)的特點和血流量的調節(jié),腦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腦脊液屏障和血-腦屏障。 第五章 呼吸(8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氣的動力、呼吸運動及形式、肺內壓及其呼吸周期中的變化、胸膜腔內壓及其形成和意義;肺彈性阻力的來源以及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時間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及其生理意義;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的差異;肺換氣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氧解離曲線及相關概念;影響氧解離曲線的因素;CO2的運輸形式和CO2解離曲線;波爾效應和何爾登效應的意義;血液中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jié)。 2.熟悉比順應性;胸廓的彈性阻力和順應性;非彈性阻力中氣道阻力及其影響因素;肺通氣功能的指標;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Hb與O2結合的特征;呼吸中樞的部位和呼吸節(jié)律的形成;肺牽張的反射性調節(jié)。 3.了解呼吸功; 影響氣體擴散的因素;呼吸氣體和人體不同部位氣體的分壓;肺擴散容量;組織換氣;呼吸肌本體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肺毛細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肺通氣 外呼吸(肺通氣、肺換氣),氣體運輸,內呼吸。肺通氣的動力:呼吸運動,肺內壓,胸膜腔內壓,胸膜腔負壓的形成及意義;肺通氣的阻力:肺和胸廓彈性阻力和順應性,肺靜態(tài)順應性曲線和比順應性,肺泡表面張力與肺表面活性物質,非彈性阻力,氣道阻力及其在呼吸時的變化;呼吸功。肺容積: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殘氣量;肺容量:深吸氣量,功能殘氣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氣量,肺總量;肺通氣量:每分通氣量,最大隨意通氣量,肺泡通氣量,解剖無效腔和生理無效腔。 第二節(jié)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氣體擴散速率及其影響因素:氣體的分壓差,分子量和溶解度,擴散面積和距離,溫度;呼吸氣體和人體不同部位氣體的分壓。肺換氣:肺換氣過程,影響肺換氣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積,通氣/血流比值。組織換氣。 第三節(jié)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氧的運輸:Hb與O2結合的特征,氧容量,氧含量,氧飽和度的概念,發(fā)紺,氧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pH和PCO2,溫度,2,3-二磷酸甘油酸及其他因素。二氧化碳的運輸:CO2的運輸形式:物理溶解,碳酸氫鹽,氨基甲酸血紅蛋白;CO2解離曲線,氧與Hb的結合對CO高級職稱考試網2運輸?shù)挠绊憽?/P> 第四節(jié) 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呼吸中樞:下(低)位腦干呼吸相關神經元,延髓背側呼吸組和腹側呼吸組,腦橋上部的呼吸調整中樞,上位腦對呼吸的調節(jié)。呼吸節(jié)律的形成假說:中樞吸氣活動發(fā)生器和吸氣切斷機制。呼吸的反射性調節(jié):肺牽張反射;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CO2、H+和O2對呼吸的調節(jié),PCO2、H+和PO2在調節(jié)呼吸中的相互作用;呼吸肌本體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噴嚏反射。 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6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蠕動的定義和食管下括約肌的功能;胃液的成分和功能;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體液因素對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胰液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調節(jié);膽汁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調節(jié);分節(jié)運動的概念及生理意義。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經支配的特點;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調節(jié);胃的運動形式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影響胃排空的因素;消化間期胃的運動形式;小腸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小腸液分泌的調節(jié);小腸的運動形式;糖、蛋白質和脂肪在小腸中的吸收方式。 3.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器官功能活動的激素調節(jié);胃腸血流的一般特點;咀嚼與吞咽的過程與神經反射;嘔吐及生理意義;消化間期小腸的運動形式;回盲括約肌的功能;大腸液分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吸收的部位和過程;水和無機鹽離子在小腸中的吸收過程和影響因素。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概述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的兩種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般特性和電生理特性,靜息膜電位,慢波電位(基本電節(jié)律),動作電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腸的神經支配:內在神經系統(tǒng)和外來神經系統(tǒng)。消化道的內分泌功能:胃腸激素的作用,腦-腸肽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口腔內的消化 唾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咀嚼和吞咽,蠕動的概念,食管下括約肌的作用。 第三節(jié) 胃內消化 胃的分泌: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鹽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氫鹽,內因子;粘液-碳酸氫鹽屏障;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影響胃酸分泌的主要內源性物質(乙酰膽堿,胃泌素,組胺,生長抑素),消化期的胃液分泌(頭期、胃期、腸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調節(jié)(鹽酸、脂肪、高滲溶液)。胃的運動:容受性舒張和蠕動;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迷走-迷走反射和腸-胃反射;消化間期的胃運動:移行性復合運動;嘔吐。 第四節(jié) 小腸內消化 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抑制物;胰液分泌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及反饋性調節(jié)。膽汁的分泌與排出:膽汁的性質、成分和作用,膽汁分泌和排出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小腸液的分泌:小腸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腸致活酶,小腸液分泌的調節(jié)。小腸的運動:消化間期小腸的運動形式:移行性復合運動;消化期小腸的運動形式:緊張性收縮,分節(jié)運動,蠕動;小腸運動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回盲括約肌的功能。 第五節(jié) 大腸內消化 大腸液的分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大腸內細菌的活動,食物中纖維素對腸功能的影響。 第六節(jié) 吸收 吸收過程概述,小腸內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水,無機鹽,糖,蛋白質,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形式和途徑。 第七章 能量代謝與體溫(3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能量代謝及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呼吸商等相關概念;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的概念及臨床意義;機體產熱的器官和產熱活動的調節(jié);蒸發(fā)散熱的類型和意義;體溫調節(jié)的溫度感受器、調節(jié)中樞和調定點學說。 2.熟悉ATP在機體能量代謝中的地位;體溫的分類和體溫的正常波動與影響因素;機體散熱的基本途徑;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散熱中的作用。 3.了解機體能量的來源;能量代謝測定的方法;體溫調節(jié)的兩種類型。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能量代謝 能量代謝的概念。食物的能量轉化。能量代謝測定的原理和方法: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呼吸商的概念,直接和間接測熱法,氧耗量和CO2產生量的閉合式和開放式測定法。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肌肉活動,精神活動,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環(huán)境溫度;A代謝和基礎代謝率的概念,基礎狀態(tài)和測定方法,生理變動、正常值范圍及其臨床用途。 第二節(jié) 體溫及其調節(jié) 體溫的概念及其正常變動。機體的產熱和散熱:主要產熱器官、產熱形式和產熱活動的調節(jié);散熱方式:輻射、傳導、對流散熱和蒸發(fā)散熱,汗液與汗腺活動的調節(jié),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散熱反應中的作用。體溫調節(jié):溫度感受器,體溫調節(jié)中樞,調定點學說。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6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腎單位、球旁器、管-球反饋、清除率、排尿反射、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概念,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尿生成的調節(jié)。 2.熟悉腎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種物質的重吸收與分泌機制,測定清除率的意義。 3.了解腎的功能解剖和腎血流量、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的排放。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腎的功能解剖和腎血流量 腎單位的概念和構成、球旁器的組成與功能、濾過膜的構成、腎臟的神經支配和血管分布。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jié)與管-球反饋、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腎小球濾過率、單個腎單位腎小球濾過率、濾過分數(shù)、有效濾過壓、濾過系數(shù)的概念,腎小球濾過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jié)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 重吸收、分泌、同向轉運、逆向轉運、腎糖閾的概念,腎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質轉運的方式,腎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種物質的重吸收與分泌(Na+、Cl-、水、HCO3-、H+、NH3、K+、Ca2+、葡萄糖和氨基酸)。 第四節(jié)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滲透濃度的概念,尿液的稀釋,腎髓質滲透梯度與尿液濃縮,直小血管在維持腎髓質高滲中的作用。 第五節(jié) 尿生成的調節(jié) 腎內自身調節(jié)(滲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神經調節(jié)(腎交感神經);體液性調節(jié)(血管升壓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心房鈉尿肽、其他激素)。 第六節(jié) 清除率 清除率的概念、計算方法,測定清除率的意義(測定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流量等)。 第七節(jié) 尿的排放 膀胱和尿道的神經支配,排尿反射,排尿異常(尿潴留和尿失禁)。 第九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5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調節(jié),視網膜的兩種感光換能系統(tǒng),視力、暗適應和明適應、視野的概念,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 2.熟悉眼的折光能力異常、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的換能機制,耳蝸的生物電現(xiàn)象。 3.了解視網膜的信息處理,外耳和中耳的功能,聽神經動作電位,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覺功能,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感覺器官的概念和分類,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適宜刺激、換能作用、編碼功能、適應現(xiàn)象。 第二節(jié) 軀體感覺 肌肉本體感覺,觸-壓覺,溫度覺,痛覺:快痛和慢痛,致痛物質。 第三節(jié) 眼的視覺功能 眼的折光系統(tǒng)及其調節(jié):眼的折光系統(tǒng)的光學特征、眼內光的折射與簡化眼、眼的調節(jié)、眼的折光能力異常。眼的感光換能系統(tǒng):視網膜的結構特點、視網膜的兩種感光換能系統(tǒng)、視桿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視錐系統(tǒng)的換能和顏色視覺。視網膜的信息處理。與視覺有關的若干生理現(xiàn)象:視力、暗適應和明適應、視野、視后像和融合現(xiàn)象、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 第四節(jié) 耳的聽覺功能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內耳(耳蝸)的功能:耳蝸的結構要點、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耳蝸的生物電現(xiàn)象。聽神經動作電位:聽神經復合動作電位、聽神經單纖維動作電位。 第五節(jié) 前庭器官的功能 前庭器官的感受細胞和適宜刺激,前庭反應。 第六節(jié) 嗅覺和味覺 嗅覺感受器和嗅覺的一般性質,味覺感受器和味覺的一般性質。 第十章 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14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突觸的傳遞過程;突觸后電位與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與抑制;乙酰膽堿及其受體系統(tǒng)的分布、分類和功能;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及其受體系統(tǒng);中樞興奮傳播的特征;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tǒng)在維持覺醒中的作用。內臟痛的特點與牽涉痛;牽張反射;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jié);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及功能特征;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2.熟悉神經纖維的傳導特征和營養(yǎng)性作用;非定向突觸傳遞;遞質和調質的概念;遞質的共存;受體的概念、分類和受體的調節(jié);氨基酸類遞質及其受體系統(tǒng);反射活動的中樞控制;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中樞抑制和易化;感覺傳導通路的組成;大腦皮層的感覺代表區(qū);運動傳出中脊髓和腦干運動神經元的作用及運動單位;脊休克的原因;大腦皮層的運動區(qū)及運動傳出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功能;與基底神經節(jié)損害有關的疾。小腦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腦電圖的波形和形成機制;睡眠的時相;優(yōu)勢半球;大腦皮層的語言功能。 3.了解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的軸漿運輸;神經膠質細胞的組成和功能;突觸的微細結構和突觸的分類;突觸傳遞的調節(jié)與突觸傳遞的可塑性;電突觸傳遞的特性;遞質的鑒定;遞質的代謝;多巴胺、5-羥色胺、組胺、神經肽、嘌呤類遞質及其它可能的遞質與其相應的受體;軀體感覺;內臟感覺的傳入通路與皮層代表區(qū);特殊感覺的中樞分析;脊髓對姿勢的調節(jié)中的對側伸肌反射和節(jié)間反射;腦干對姿勢的調節(jié);大腦皮層對姿勢的調節(jié);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的聯(lián)系;黑質-紋狀體系統(tǒng);基底神經節(jié)的功能;自主神經的結構特征;脊髓對和低位腦干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大腦皮層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調節(jié);皮層誘發(fā)電位;覺醒狀態(tài)的維持和睡眠時相產生的機制;學習與記憶;語言和其他認知功能。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 神經元的基本結構與功能,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和分類,神經元的蛋白合成與軸漿運輸,神經的營養(yǎng)性作用和支持神經的營養(yǎng)性因子;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經典的突觸傳遞:突觸的分類和微細結構;突觸傳遞的過程;突觸后神經元的電活動變化: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后電位,動作電位在突觸后神經元的產生;突觸的抑制和易化:突觸后抑制(傳入側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突觸前抑制,突觸前易化;突觸傳遞的特征;突觸的可塑性。非突觸性化學傳遞和電突觸傳遞。神經遞質和受體:遞質和受體的基本概念,遞質的鑒定,調質的概念,遞質和調質的分類,遞質的共存,遞質的代謝;受體的亞型,突觸前受體,受體的分類,受體的脫敏;主要的遞質、受體系統(tǒng):乙酰膽堿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及其受體,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氨基酸類、肽類、嘌呤類遞質及其受體系統(tǒng),以及其他遞質、受體系統(tǒng)。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反射弧的組成及反射的基本過程。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輻散和聚合原則,鏈鎖狀和環(huán)狀聯(lián)系。反射活動的反饋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分析功能 感覺傳導通路:脊髓與腦干,丘腦的核團(感覺接替核,聯(lián)絡核,髓板內核群),感覺投射系統(tǒng):特異投射系統(tǒng)與非特異投射系統(tǒng),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tǒng)。大腦皮層的感覺代表區(qū)部位和功能特征:第一、第二體表感覺代表區(qū),本體感覺代表區(qū),內臟感覺代表區(qū),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代表區(qū),感覺皮層的可塑性。軀體感覺和內臟感覺:觸-壓覺,肌肉本體感覺,溫度覺,痛覺:快痛和慢痛,感受器與傳入通路特點,初級和次級痛覺過敏,軀體深部痛,內臟痛與牽涉痛。 第三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jié) 運動調節(jié)的基本機制:脊髓運動神經元和運動單位;牽張反射:腱反射和肌緊張,牽張反射的機制;隨意運動的產生和協(xié)調。運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功能:大腦皮層主要運動區(qū)及其功能特征,其他運動區(qū);運動傳導通路。姿勢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功能:脊髓的整合功能:脊休克,脊髓對姿勢的調節(jié)(屈肌反射和對側伸肌反射,節(jié)間反射);腦干對肌緊張和姿勢的調節(jié):去大腦僵直,網狀結構的抑制區(qū)和易化區(qū),去皮層僵直,狀態(tài)反射,翻正反射;咨窠浌(jié)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功能:基底神經節(jié)的功能,以及損害時的主要表現(xiàn)和中樞遞質改變:震顫麻痹和舞蹈病。小腦的功能:前庭小腦、脊髓小腦和皮層小腦。 第四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本能行為和情緒的調節(jié) 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結構特征;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特征: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緊張性支配,效應器所處功能狀態(tài)的影響,對整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意義。脊髓、低位腦干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水平衡調節(jié),對腺垂體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對生物節(jié)律的控制,其他調節(jié)作用(見對本能行為和情緒反應的調節(jié))。大腦皮層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新皮層,邊緣葉和邊緣系統(tǒng)。本能行為和情緒反應的定義。本能行為的調節(jié):攝食行為調節(jié),性行為的調節(jié)。情緒反應的調節(jié):恐懼和發(fā)怒,防御反應和防御反應區(qū);行為的激發(fā):自我刺激,獎賞系統(tǒng)和懲罰系統(tǒng),激發(fā)行為的動機。 第五節(jié) 腦電活動及覺醒和睡眠 皮層誘發(fā)電位;腦電圖:腦電圖的波形,腦電波形成的機制。覺醒和睡眠:覺醒狀態(tài)的維持;睡眠的時相: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睡眠發(fā)生的機制:上行抑制系統(tǒng)。 第六節(jié) 腦的高級功能 學習的形式,經典條件反射,操作式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經典條件反射的建立與消退,人類的條件反射,兩種信號系統(tǒng)學說;記憶的過程:感覺性記憶,第一、二、三級記憶;遺忘和記憶障礙;學習和記憶的機制:學習和記憶的腦功能定位,神經生理學機制(突觸的可塑性),神經生化機制(腦內蛋白合成)和神經解剖學機制(建立新的突出聯(lián)系)。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和一側優(yōu)勢:兩側大腦皮層功能的相關,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大腦皮層功能的一側優(yōu)勢。 第十一章 內分泌(6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生長素、甲狀腺激素、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 2.熟悉內分泌系統(tǒng)的構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及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下丘腦調節(jié)肽和垂體釋放的激素名稱以及它們的主要作用;下丘腦與垂體之間的功能聯(lián)系;催乳素的功能;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的作用及其調節(jié)以及1,25-二羥維生素D3的作用;腎上腺髓質激素和醛固酮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血管升壓素、縮宮素的生理作用。 3.了解激素的分類和各自的細胞作用機制;促黑激素的功能;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代謝;腎上腺雄激素的作用;腎上腺髓質素、胰島素的作用機制;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學作用和分泌的調節(jié);組織激素。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內分泌與激素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分類(按化學性質分):含氮激素,類固醇激素。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信息傳遞作用,相對特異性,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相互作用(協(xié)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許作用)。激素作用的機制:激素受體的分類和調節(jié),含氮激素──第二信使學說,類固醇激素──基因表達學說。 第二節(jié) 下丘腦-垂體和松果體內分泌 九種下丘腦調節(jié)肽,調節(jié)下丘腦肽能神經元活動的遞質。腺垂體的七種激素,生長素和催乳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促黑激素。神經垂體激素:升壓素和催產素的產生和貯存部位,催產素的生物學作用。松果體激素:褪黑素和肽類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前列腺素。 第三節(jié) 甲狀腺內分泌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代謝,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甲狀腺功能的調節(jié)。 第四節(jié) 甲狀旁腺、甲狀腺C細胞內分泌與維生素D3 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1,25-二羥維生素D3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或生成調節(jié)。 第五節(jié) 胰島的內分泌 胰島素的生物學作用,胰島素的作用機制,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第六節(jié) 腎上腺內分泌 腎上腺皮質的內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類及其產生部位,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腎上腺髓質的內分泌:腎上腺髓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應激和應急反應。 第七節(jié) 組織激素和功能器官內分泌 組織激素,功能器官內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2學時) 【目的要求】 1.掌握卵巢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的變化及其與卵巢和月經周期的關系。 2.熟悉睪丸功能的調節(jié)。 3.了解男、女性激素的作用。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男性生殖功能與調節(jié) 睪丸的生精作用和內分泌功能,睪酮的生理作用,睪丸功能的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女性生殖功能與調節(jié)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內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性活動的調節(jié)。 第三節(jié) 妊娠與分娩 受精,著床,妊娠的維持及激素調節(jié)(胎盤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生長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分娩。 第四節(jié) 性生理學 性成熟的表現(xiàn);性興奮與性行為;性行為的調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