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引起齲齒發(fā)生的因素很多,其中細菌因素是主要因素[1]。兒童齲病最主要的致病菌為變異鏈球菌和乳桿菌[2],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也可能是兒童深齲的致病菌之一[3]。雙歧桿菌是口腔常駐菌,它與齲病的關系已逐漸被關注。雙歧桿菌屬是一群具有多形態(tài)、無動力的革蘭陽性無芽孢厭氧菌,該菌屬首先從嬰兒糞便中分離得到,主要包括青春雙歧桿菌、分叉雙歧桿菌、棲牙雙歧桿菌、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dentium,Bi.dentium)和殊形雙歧桿菌等[4]。雙歧桿菌對機體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被稱為人體益生菌(probiotic),目前被大量添加在兒童飲品中。該菌屬在人類口腔的分布尚不完全清楚,已分離到的主要為齒雙歧桿菌、棲牙雙歧桿菌和殊形雙歧桿菌[5]。目前關于雙歧桿菌與口腔疾病的相關研究較少,與兒童齲關系的研究就更少;而且尚未發(fā)現較好的分離人類口腔雙歧桿菌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6],也限制了對該菌的研究。本研究在實驗中探索出一種對口腔雙歧桿菌選擇性較好的培養(yǎng)基,并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檢測患有重癥嬰幼兒齲(severe earlychildhood caries,S-ECC)和無齲兒童乳牙不同部位菌斑的雙歧桿菌定植情況,初步探討口腔雙歧桿菌與兒童齲的相關關系,為生態(tài)防齲提供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40例2008年4月至9月期間就診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科的3~6歲患兒為試驗組,其中女18例,男22例,平均年齡4.4歲。納入標準:診斷為S-ECC的初診兒童,1個月內未服用抗生素,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及其他口腔疾病。S-ECC診斷標準為[7]:3歲患兒的齲失補牙面數(decayed,missing or filled surfaces,dmfs)≥4,4歲患兒的dmfs≥5,5歲以上患兒的dmfs≥6。排除標準:口腔齲齒未達到S-ECC的診斷標準,1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全身抵抗力低下或患有系統(tǒng)性疾病。另外隨機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區(qū)棕北金蘋果幼兒園30例3~6歲無齲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女14例,男16例,平均年齡4.7歲。對照組要求檢查前1個月內未服用抗生素,無系統(tǒng)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試驗前向2組兒童的父母說明實驗目的和過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雙歧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的制作及部分試劑
經過多次篩選,本試驗采用經過改良的TPY雙歧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雙歧桿菌。在青島高科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TPY雙歧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的基礎上,室溫下在每100 mL培養(yǎng)基加入氯化鋰0.3 g、山梨酸0.04 g、丙酸鈉1 g,pH值調整為6.5(25 ℃),高溫滅菌后再加入卡那霉素100 μg·mL-1、硫酸新霉素200 μg·mL-1。采用全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取細菌DNA,用于PCR的特異性引物由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1.3 菌斑標本的收集
樣本收集前要求患兒用清水漱口1 min,然后用無菌牙簽收集菌斑標本。對照組(無齲組)兒童收集唾液和混合菌斑,菌斑樣本至少取3個牙面(包括唇面、鄰面和面);試驗組(S-ECC組)兒童分別取唾液、光滑面菌斑、牙面白堊斑菌斑及深齲齲壞組織。菌斑收集后,各自分裝于預先經過消毒滅菌、裝有轉送液的EP管中(其中S-ECC組齲齒樣本中預先放置玻璃珠),1 h內送到實驗室完成接種。
1.4 細菌的接種和分離
將轉送的樣本混勻,在無菌操作臺上各取15 μL接種于改良過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接種后放置厭氧培養(yǎng)箱專性厭氧培養(yǎng)48~72 h。挑選特征性菌落做革蘭染色、耐氧實驗和Rogosa培養(yǎng)基的鑒別培養(yǎng),將選擇出的細菌進行純化培養(yǎng)、生化試驗和DNA鑒定。為避免遺漏,將一部分樣本接種后的第2代混合細菌直接提取DNA,其后用雙歧桿菌的特異性引物進行種屬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