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膠囊 |
藥物組成 | 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 |
加減 | |
功效 | 舒肝和胃,理氣止痛。 |
主治 | 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脅肋脹痛,嘔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上述證候者。 |
制備方法 | 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系取猴頭菌培養(yǎng)物,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70℃),靜置24小時(shí),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70℃)的浸膏。每100g浸膏加輔料約50g,混勻,干燥;其余海螵蛸等五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滅菌,與上述粉末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粒0.34g,每次4粒,日3次口服;或遵醫(yī)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活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yàn)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nm。理論板數(shù)按芍藥苷峰計(jì)算應(yīng)不低于2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芍藥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制成每l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裝量差異項(xiàng)下的內(nèi)容物約0.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稱定重量,充分振搖后,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bǔ)足減失的重量,放置30分鐘,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每粒含白芍以芍藥苷(C23H28O11)計(jì),不得少于0.40mg。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棕黃色的粉末;氣芳香,味甜、微苦。干燥失重取本品適量,在105℃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8.0%。其他應(yīng)符合膠囊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 (l)取本品內(nèi)容物1g,加水5ml,在50-60℃的水浴中加熱約1小時(shí),濾過,濾液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10ml,置水浴中加熱10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少許,加1倍體積的堿性酒石酸銅試液同上法操作,應(yīng)無沉淀生成。另取濾液少許,加鹽酸2ml,煮沸20分鐘,放冷,再加過量氫氧化鈉試液使呈堿性,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適量,置水浴上加熱10分鐘,即生成橘黃色沉淀。 (2)取本品內(nèi)容物約3.5g,加70%乙醇6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揮至約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組氨酸對照品,加70%乙醇分別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各l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3)取本品內(nèi)容物5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铀m量使溶解,加濃氨試液調(diào)至堿性,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殘?jiān)蛹状糽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yàn),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15:8:2)為展開劑,置以展開劑預(yù)飽和的展開缸內(nèi),展開,取出,晾干,以碘蒸氣熏至斑點(diǎn)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在空氣中揮盡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