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雜志1987,(8):594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黨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煅碌礬。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缺鐵性貧血。 |
制備方法 | 將上方加工制成蜜丸,每丸重6g。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日2次飯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缺鐵性貧血107例,男性21例,女性86例;年齡16-20歲;病程2個月至20年。診斷依據(jù):①末梢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成熟紅細胞大小不均,中心淺染或部分中心淺染。②血清低于正常值,總鐵結(jié)合力高于正常值。③骨髓為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中晚幼紅百分比增加,粒系及巨核細胞無明顯改變,骨髓鐵染色示細胞外鐵減少或消失,鐵粒幼細胞百分比顯著減少。④剔除其它類型的貧血。結(jié)果:本組病例治療前查血紅蛋白為7.49±1.82g%,治療后為12.9±1.08g%。服藥后1-2日網(wǎng)織紅細胞開始上升,5-10日網(wǎng)織紅細胞上升至最高峰。血紅蛋白上升,網(wǎng)織紅細胞逐漸下降,紅細胞隨之增加。血紅蛋白恢復(fù)正常時間為14-150日不等,平均32.7日。平均每日上升值為0.124±0.I6g%。服藥后貧血的糾正率為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