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遼寧中醫(yī)雜志1985,(11):3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丹參30g,雞血藤30g,紅花10g,莪術(shù)15g,玳瑁粉3g(沖服),茜草根15g,紫草根15g,白茅根30g,山豆根10g(或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15g,丹皮20g,生地15g。 |
加減 | 皮損鱗屑較厚經(jīng)久不追加露蜂房、茵陳、;皮疹潮紅,血熱較重加生槐花;下肢鱗屑較厚加牛膝。 |
功效 | |
主治 | 銀屑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連服12周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本組治療銀屑病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齡小于15歲1例。16-40歲24例(占75%),41-60歲7例;病期小于1年8例,2-5年6例,6-10年7例,大于10年11例;皮疹呈點滴狀(泛發(fā))11例,錢幣狀(泛發(fā))16例,地圈狀(泛發(fā))5例。結(jié)果:臨床痊愈8例(皮疹在12周內(nèi)全部消退);基本痊愈7例(皮疹在12周內(nèi)消退95%以上);明顯好轉(zhuǎn)13例(皮疹在12周內(nèi)消退70-95%);有效2例(皮疹在12周內(nèi)消退40-70%);無效2例(用藥4周皮疹消退不足40%并不斷有新疹發(fā)生)。按病期分類,病期短者療效好,病期長者療效差。32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的檢測和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本方對病期小于1年者,治療前后血球壓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及紅細胞電泳時間的改變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意義;而病期長者雖有改變,但絕大多數(shù)項目的改變差別無顯著意義。體液和細胞免疫檢驗結(jié)果,各組IgG治療前后均值間無顯著差異,IgA雖病期小于1年者組治療前后比較略高,但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各組IgM治療前后均值間無顯著差異。EtRFT治療前均低于正常值,療后恢復正常。白細胞計數(shù)、分類計數(shù)等檢測結(jié)果,治療前后各組數(shù)值基本波動在正常范圍。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