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狹葉韓信草、通經(jīng)草、紫連草、并頭草、牙刷草、水韓信、溪邊黃芩、金挖耳、野夏枯草、言草兒、半向花、偏頭草、四方草、耳挖草、小號向天盞、狹葉向天盞 |
漢語拼音 | ban zhi lian |
英文名 | Barbed Skullcap Herb, Herb of Barbed Skullcap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莖四棱形,無毛或在花序軸上部疏被緊貼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葉對一;葉柄長1-3mm;葉片卵形、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3cm,寬0.4-1.5cm,先端急尖或稍鈍,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邊緣具疏淺鈍齒,上面橄欖綠色,下面帶紫色,兩面沿脈疏生貼伏短毛或近無毛,側(cè)脈2-3對,與中脈在下面隆起;▽ι蛞粋(cè),排列成4-10的頂生或腑生的總狀花序;下部苞葉葉狀,較小,上部的逐漸變得更小,全緣;花梗長1-2mm,有微柔毛,中部有1對長約0.5mm的針狀小苞片;花萼長2-2.5mm,果時達(dá)4mm,外面沿脈有微柔毛,裂片具短緣毛,盾片高約1mm,果時高約2mm;花冠藍(lán)紫色,長1-1.4cm,外被短柔毛,花冠筒基部囊狀增大,寬1.5mm向上漸寬,至喉部3.5mm,上唇盔太,長約2mm,下唇較寬,中裂片梯形,長約3mm,側(cè)裂片三角狀卵形;雄蕊4,前對較長,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后對較短,具全藥,花絲下部疏生短柔毛;花盤盤狀,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花柱細(xì)長。小堅果褐色,扁球形,徑約1mm,具小疣狀突起;ㄆ5-10月,果期6-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有河北、陜西南部、湖南、湖北、湖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溝邊、田邊或濕潤草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zhì)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多采用直播,北方春季3-4月播種,南方以秋播10月上旬播種為好。條播或穴播,條播,按行距25cm開條溝,溝內(nèi)先淺透水,將種子與草木灰攔成種子灰均勻播入,薄覆細(xì)土0.7-1cm,穴播者按行株距25cm×25cm開穴,播種。播種量每1hm2需種子4.5-6.0kg。分株繁殖:在春、秋季進行。先將老株挖起,選健壯無病者分成3-4根莖為一株叢,穴栽于整好的畦上,行株距為25cm×25cm。 田間管理 直播在苗高5-7cm時進行勻苗,補苗需帶土移栽,以利成活。施肥可結(jié)合中耕進行,可施用清淡人畜糞水。從第2年起,分別在3月和5,7,9月收獲后進行追肥1次,可施人畜尿或硫酸銨等。久旱要澆水,多雨季節(jié)要清理墑溝。 |
采收和儲藏 | 種子繁殖的,從第2年起,每年的5月、7月、9月都可收獲一次。分株繁殖的,在當(dāng)年9月收獲第1次,以后線年可收獲3次。用刀齊地割取全株,揀除雜草,捆成小把,曬干或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門面鑒別 全草長15-30cm。根纖細(xì)。莖四棱形,直徑2-5mm,表面黃綠色至暗紫色。葉對生,皺縮或卷栩,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被疏柔毛,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葉柄短或近無機柄。枝頂有偏于一側(cè)的總狀花序,具殘存的宿萼,有時內(nèi)藏四個小堅果。莖質(zhì)軟,易折斷。氣微,味苦澀。 以色綠、味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表皮細(xì)胞長角形,垂周壁波狀彎曲,上表皮細(xì)胞較大,有的細(xì)胞含橙皮甙結(jié)晶,以氣孔周圍為多見;氣孔直軸式。非腺毛1-4細(xì)胞,壁具疣狀突起,基部細(xì)胞有入射狀紋理。腺鱗較多,頭部類圓形,4-10余細(xì)胞,直徑25-47μm,形大者類圓形或橢圓形,有的邊緣凹凸,由數(shù)十個細(xì)胞組成,直徑140-266μ 。另有小腺毛,頭部類圓形,1-2細(xì)胞,直徑約28μm,柄短,單細(xì)胞。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紅花素(carthamidin),異紅花素(iso-carthamidin),高山黃芩素(scutellarein),高山黃鈐甙(scutel-la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raric acid),生物堿[1,2]多糖[3]等。另據(jù)報道,從地上部分分離得到漢黃芩素(wogo-nin),半枝蓮素(scutervulin),半枝蓮種素(rivularin),柚皮素(naringenin),芹菜素(apigenin),粗毛豚草素(hispedulin),圣草素(eriodictyol),木犀草素(suteolin),5,7,4-三羥基-8-甲氧基黃烷酮(5,7,-tr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4-羥基漢黃芩素(4-hydroxywogonin),7-閎基-5,8-二甲氧基黃酮(7-hy-droxy-5,8-dimethoxy flavane),對-閎基苯甲西藏(p-hydroxyben-zaldehyde),對-閎基芐基丙酮(p-hydroxybenzylacetone),對-香豆酸(p-coumaric aic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能果酸(ut-solic acid)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phy-tosteryl-β-D-glucoside)[4]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0.5h,趁熱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濃鹽酸數(shù)滴,漸顯緋紅色。(檢查黃酮類) (2)。1)項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2滴,溶液顯墨綠色。(檢查酚類) (3)。1)項濾液4ml,置水浴上蒸干,殘?zhí)都?%鹽酸5ml,攪攔溶解,濾過。濾液分置3支試管內(nèi)分別加碘化鉍鉀試液、碘化汞鉀試液、硅鎢酸試液各1-2滴,各試管均產(chǎn)生沉淀。(檢查生物堿)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抑菌作用: 半枝蓮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2.解痙祛痰作用: 本品所含的紅花素有較強的抗由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縮作用,并有較好的祛痰作用。 3.抑瘤作用: 用美藍(lán)氏試管法篩選試驗表明,本品對急性粒細(xì)胞型白血病細(xì)胞有很輕度的抑制作用;用細(xì)胞呼吸器法篩選實驗表明,對急性粒細(xì)胞型白血病血細(xì)胞的抑制率大于75%。 4.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品所含的多糖在體外可促進ConA誘導(dǎo)的小鼠脾細(xì)胞淋巴細(xì)胞轉(zhuǎn)化,其最適濃度為400r/ml。Sc給藥1周后可明顯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細(xì)胞中酯酶陽性細(xì)胞的百分率,促進DNCB誘導(dǎo)的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yīng)。但大劑量給藥(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數(shù),對脾指數(shù)無影響。 5.其它作用: 5.1. 抑制ATP生成: 本品所含的黃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與ATP生成。 5.2. 抑制幼蟲的生長: 并能Heliothiszea幼蟲的生長。 5.3.對血管作用: 黃芩素甙有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提高血腦屏障通透性,以及對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 |
藥理學(xué) | 半邊蓮煎劑小鼠iv的LD50為6.10±0.26g(生藥)/kg。浸劑大鼠ig的LD50與75.1±13.1g(生藥)/kg。大鼠每日ip0.1、0.3和1.0g(生藥)/kg,連續(xù)3mo,體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檢查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病理檢查,除部分大鼠腎臟有輕度濁腫外,未見顯著器質(zhì)性變化。黃芩素甙小鼠po最大耐受量為10g/kg,iv的LD50為1314mg/kg。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配魚腥草,清熱,解毒,散瘀排膿作用增強。 2.配紅花,活血散瘀通經(jīng)止痛功效增強。 3.配紅棗,合用能解肝毒,補肝血。 4.配馬鞭草合用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5.配一枝黃花,相須配對,清熱解毒,消腫。 6.配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作用大增。 7.配半夏,辛散消痞,化痰散結(jié)作用增強。 8.配半邊蓮,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散瘀消腫。 |
藥性 | 味辛;苦;性寒 |
歸經(jīng) | 歸肺;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止血藥 |
主治 | 熱毒癰腫;咽喉疼痛;肺癰;腸癰;瘰疬;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吐血;衄血;血淋;水腫;腹水及癌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血虛者不宜,孕婦慎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jīng)。 2.《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血痢。 3.《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瘡瘍。 4.《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法風(fēng),散血,行氣,利水,通絡(luò),破瘀,止痛。內(nèi)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冶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癌見到改善癥狀的效果;闌尾炎,肝炎。 6.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
考證 | 出自《江蘇植藥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半枝蓮辛平,清熱解毒,祛瘀,止血,定痛;半邊蓮辛寒,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ytekarua barbvata D. Don(S.riu-larias Wall.)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