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 |
釋名 | |
產(chǎn)地 | 生槐里川谷。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生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五月、八月采根, |
加工 | 曝干。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槐里屬扶風(fēng),今第一出青戈,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 |
主治 | 主傷寒寒熱,心下堅(jiān),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jiān)痞,時(shí)氣嘔逆, |
功用 | 止汗。消癰腫,胎墮,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
用法 | 用之湯洗,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生令人吐,熟令人下。不爾戟人咽喉。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射干為之使, |
配伍禁忌 | 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
全文 | 半夏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jiān),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jiān)痞,時(shí)氣嘔逆,消癰腫,胎墮,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槐里屬扶風(fēng),今第一出青戈,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謹(jǐn)案〕半夏所在皆有,生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相用,功狀殊異,問南人說: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極似半夏,注由跋,乃說鳶尾,于此注中,似說由跋。三事混淆,陶竟不識(shí)。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