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寒。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八月豆葉上收取陰干,去頭、足、翅,酒浸洗,和糯米炒焦黃,去米研用。亦有單用米,取氣不取質(zhì)者。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
功用 | 專走下竅,直至精溺處,引藥氣下行,取其以毒攻毒也。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斑蝥七枚,研末,或加六一散四錢,白湯下,不利再服,治癲犬咬。(頂心必有紅發(fā)二三根,宜拔去。)配薄荷,共為末,雞子清丸服,能消瘰疬。 |
配伍應用 | 馬藺為之使。 |
配伍禁忌 | 惡甘草、豆花。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惟瘰疬癲犬傷者可暫用,余皆禁用。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取其以毒攻毒也。 |
全文 | 斑蝥 馬藺為之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甘草、豆花。 辛,寒。有毒。專走下竅,直至精溺處,引藥氣下行,取其以毒攻毒也。惟瘰疬癲犬傷者可暫用,余皆禁用。斑蝥七枚,研末,或加六一散四錢,白湯下,不利再服,治癲犬咬。(頂心必有紅發(fā)二三根,宜拔去。)配薄荷,共為末,雞子清丸服,能消瘰疬。 八月豆葉上收取陰干,去頭、足、翅,酒浸洗,和糯米炒焦黃,去米研用。亦有單用米,取氣不取質(zhì)者。如法制度,服之毒行。小便澀痛不可當,以木通、滑石、燈心輩導之。利后腹急痛,急用冷水、靛汁、黃連水及黑豆、蔥、茶,冷飲解之。愈后忌一切熱物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