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本草綱目》卷三十七引《積善堂方》。
|
藥物組成 | 白茯苓(堅實者,去皮,焙,研)。
|
加減 | |
功效 | 解煩郁燥渴。
|
主治 | 一切下部諸疾。
|
制備方法 | 取清溪流水,浸去筋膜,復(fù)焙,入瓷罐內(nèi),以好蜜和勻,又銅釜內(nèi)重湯桑柴炭煮1日,取出收之。
|
用法用量 | 每服2-3匙,空心白湯送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