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乎溫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氣者,有口得寒物者。
從補中益氣湯中加發(fā)散藥,屬內(nèi)傷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用前湯中,從所見之證,出入加減。必先用參耆托住正氣。氣虛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參耆之劑,如果氣虛者,方可用此法。胃氣大虛,必當溫散,理中湯相宜,甚者加附子。倉卒感受大寒之氣,其病即發(fā),非若傷寒之邪,循經(jīng)以漸而深也。以上治法,宜用于南,不宜北。
戴云∶此傷寒,謂身受肅殺之氣,口傷生冷物之類。因胃氣大虛,膚腠疏豁,病者脈必沉細,手足厥冷,息微身倦,雖身熱亦不渴,倦言動者是也,宜急溫之,遲則不救矣。與熱癥若相似而實不同,凡脈數(shù)者,或飲水者,煩燥動搖者,皆熱病。寒熱二證,若水火然,不可得而同治,誤即殺人。
【附錄】凡癥與傷寒相類者極多,皆雜證也,其詳出《內(nèi)經(jīng)·熱論》,自長沙以下,諸家推明甚至,千世之下,能得其粹者,東垣也。其曰∶內(nèi)傷極多,外傷間而有之。此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后人 俗,不能真切,雷同指為外傷,極謬。其或可者,蓋亦因其不敢放肆,而多用和解及平和之藥散之爾,若粗率者,則必殺人。初有感冒等輕癥,不可便認作傷寒妄治,西北二方,極寒肅殺之地,故外感甚多;東南二方,溫和之地,外傷極少,雜病亦有六經(jīng)所見之證,故世俗混而難別。
正治溫散,宜桂枝湯、四逆湯輩,甚者三建湯、霹靂散52667788.cn/shiti/。從治用熱藥加涼劑引之,或熱藥須俟冷凍飲料最妙。經(jīng)曰∶從而逆之,此之謂也。反攻用煎烏頭之類。
傷風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
戴云∶新咳嗽鼻塞聲重者是也。
【附方】
補中益氣湯 見內(nèi)傷類。
理中湯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四逆湯
甘草(炙,二兩) 干姜(一兩半) 附子(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三建湯
上銼。每四錢,水二盞,姜十五片,煎服。
霹靂散
附子(一枚,及半兩者,炮熟取出,用冷灰焙之)
細研,入真臘茶一大錢同和。分二服,每服水一盞,煎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服
姜附湯 治中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逆冷。
干姜(一兩) 附子(生,去皮臍,一斤)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挾氣攻刺,加木香半錢;挾氣不仁,加防風一錢;挾濕者,加白術(shù);筋脈牽急,加木瓜;肢節(jié)痛,加桂二錢
上銼。用姜三片,蔥白三根,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