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順明
--------------------------------------------------------------------------------
關鍵詞:遇仙丹 方解 評析
所謂遇仙丹(散)者,創(chuàng)著者都言其方藥功效靈驗,奏效迅速,如遇神仙暗助一般,因此均竭力推崇其方,常在其方末加上“屢試屢驗”或說“常覆杯而愈”等語。但細觀各方的藥物組成,分析其功效主治,卻給人以一種良莠不齊之感。
筆者研讀古籍,發(fā)現(xiàn)冠以“遇仙丹(散)”方劑共有五首,它們藥物組成,功用主治迥異,是一組名同而實異的方劑淺析如下。
方一:出自明代萬歷年間姚思紅(號羅浮山人)所著的《?竹堂集驗方》,后被清代乾隆年間沈金鰲《雜病流源犀燭》卷十四中收錄。方由黑
白丑、
三棱、
莪術、
茵陳、
檳榔五味組成。上藥共研細末,用
皂角水加蠟和丸。其功能是殺蟲止痛,主治各種
心痛、蟲痛及痰水積滯。從藥物功效分析,是一張消食化滯、殺蟲止痛的方劑。筆者喜用此方治
傷食積滯、
胃脘痛脹、兩脅竄痛等證,驗證于臨床,確有卓效。
方二:出自《靈苑方》,被收集于《蘇沈良方》中、后又被收錄在劉仁廉《醫(yī)學集成》第三卷中,更名為“神保丸”。方由
木香、
胡椒、
巴豆、
干蝎組成研粉蒸餅為丸。本方主治廣泛,如心膈痛、
腹痛、脅下痛、
氣喘、氣噎、大
便秘結等證。且指明治療不同的疼痛,用不同的方藥煎湯送下。如心膈痛用
柿蒂湯或燈心柿蒂湯送下,腹痛和柿蒂煨
姜湯下等等。方藥辛熱、香竄,確有散寒攻積止痛之功。筆者常用此方去巴豆加制
大黃、江
枳實、附片治療寒實積滯,其療效可靠。
方三: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由御米殼、
當歸、
甘草、
赤芍、
石榴皮組成,杵為粗末,煎湯飲服。其功用是澀腸止瀉,和血止痛。用治惡痢,便下赤白粘凍,里急后重,臍腹絞痛,日夜無度。此方確實效速而功著,療效顯著,筆者用于因泄而脫,血壓下降者,取其急則治標之法。先塞其滑泄之勢,待
泄瀉止后再論證辨治。然方中御米殼、
石榴皮、
地榆三味均為固澀之品,故用以治療久泄、久瀉、久痢者為宜,鮮用于泄痢之初起。尤其痢下不爽,里急后重甚者,以免閉門留寇之弊。對于急性瀉痢而其勢如潮者不得已而為之,需加以
厚樸、木香、紅
枳殼等理氣之品,既能力挽狂讕,又免脹滯之苦。
方四:方出自《醫(yī)學入門》。方由
蝙蝠、黑
桑椹、
杜仲、童子發(fā)、秋丹石、
何首烏、
熟地、
川椒、
枸杞子、當歸、
旱蓮草、
天門冬、
黃精、
玄胡14味藥組成。方中以大量的滋陰養(yǎng)血之品,寓入
椒目一味辛熱之品,意在免除大劑甘潤之品的滯凝。筆者常用此方去椒、童子發(fā)、秋丹石(后兩味藥典已取消)治療陰血不足之虛損證候,取效雖慢,但療效肯定。
方五:出自《國醫(yī)宗旨》。方由紋大黃、
巴戟天等量組成,加姜汁、酒和丸。其功效謂“治痰極效”。細析方劑組成,大黃攻積導滯,瀉火通便;巴戟天為補腎助陽,祛寒除濕。組方簡單,一攻一補,其用意何在?令人費解,再言“治痰極效”也難使人首肯,筆者尚無此方驗證之體會。按藥味功效,以藥推證,是否可用于老年患者腎虛便秘,有待今后探索驗證。
-----------謝謝!
好久未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