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亦名“
黧黑斑”、“蝴蝶斑”、“面塵”,始則色褐,漸則色黑,大都見于中年婦女。對本病的治療,筆者根據婦女的生理“以肝腎為先天”,病理“郁、虛、瘀”;ヒ,認為“氣常有余,血常不足”而病于內,以示于面(外),斯無瘀以成斑也。
自擬經驗方,隨證加減,療效滿意。
荊防草物白花湯組成
荊芥10g,
防風12g,益
母草15g,
當歸10g,
芍藥15g,
生地15g,
川芎6g,
白芷12g,
白術15g,白
茯苓12g,白蒺
藜12g,白
僵蠶12g,fo手花6g,制
白附子10g,
菊花6g,
凌霄花6g,
玫瑰花6g,
川樸花6g,
旋復花10g,
枇杷葉10g(包)。
顏面之榮潤,是以氣血之充盈為基礎;以諸經絡之會為樞紐;以臟腑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一旦阻滯,則“氣滯血凝”,顏面失其榮澤,形成“黃褐斑”。然而,本病與風邪之傷絡也有關。所以,方中首取荊防二藥之輕揚。有善治上焦之特性,與諸藥相伍,則引伸生發(fā)之氣,而并走于上。用
益母草取其“美容”,武則天曾以此美顏而得名“武則天留顏方”(見《新修本草》)。用
四物湯取其乃理血劑之首方,《內經》云:“血主濡之”,“以奉生身,莫貴于此”。陳修園《時方歌括》中贊之曰:“
血證諸方括此中”。用諸白取色白入肺,亦寓有黑色者,白可祛之之意。白術、白茯苓取其健運中州,“脾氣散精,上歸于肺”之妙用。
白芍平肝養(yǎng)血(活血用
赤芍)。白芷、白
蒺藜、白附子、
白僵蠶疏風以祛斑。用諸花取花性之輕揚,惟旋復獨降,上通下達,氣血調和則斑自消。“諸氣者,皆屬于肺”,“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故用
枇杷葉引之,宣肺以祛斑。全方有宣有補,標本兼顧,氣血充盈則上榮于面以治黃褐斑。
驗案舉例
陳××,女,35歲,4年前因家務爭吵頻繁導致
流產。歷半年后,發(fā)現(xiàn)兩顴色素黃褐,漸向暗晦。現(xiàn)診:兩顴呈對稱性斑塊,色素較深晦。經期每值潮汛時,乳房與少腹脹痛,經量少而挾瘀。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藥用:
柴胡、赤芍、制
香附、益母草各15g,川樸花、fo手花、
紅花、
桃仁、川芎、當歸、白術、白茯苓、枇杷葉(包)各10g。6劑后,斑色轉淡。按原方減柴胡藥量為10g,加生
麥芽30g。續(xù)進6劑,經至流暢,褐斑消失過半。仍踵原方減
桃仁、紅花、柴胡、川芎藥量各為6g。囑在每月經汛之前、后各服6劑。計3個月經期,面澤斑消。
按:本例脈證互參,“郁、虛、瘀”互見。沖任壅滯,故經汛時乳房、少腹脹痛。脈絡受阻,則血色不榮于面,故褐斑由生。今本方中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氣;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生麥芽主升之氣,行血消滯以治乳腹脹痛,又能疏肝以制化脾土,脾氣健,沖任調,氣血和,瘀祛斑消。
鹽城市中醫(yī)院(江蘇,224000) 李古松
-----------案例不多,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