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性炎上,有戊土以將之,則離陰下達而不上炎,水性潤下,有己土以升之,則坎陽上達而不下潤。戊己旋轉,坎離交互,故上非亢陽而不至病熱,下非孤陰而不至病寒。中氣既衰,升降失職,于是水自潤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戊土不降,逆于火位,遂化火而為熱,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為寒,則水火分離,戊土燥熱而己土濕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熱,究不勝己土之濕寒。蓋水能勝火,則寒能勝熱,是以十人之病,九患寒濕而不止也。干
姜燥熱之性,甚與濕寒相宜,而健運之力,又能助其推遷,復其旋轉之舊。蓋寒則凝而溫則轉,是以降逆升陷之功,兩盡其妙。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機,全在于此,故善醫(yī)泄利而調
霍亂。凡咳逆齁喘、食宿飲停、氣膨水脹、反胃
噎膈之倫,非重用姜苓,無能為功,諳升降清濁、轉移寒熱、調養(yǎng)脾胃、消納水谷之藥,無以易此也。
五臟之性,金逆則生上熱,木陷則生下熱。吐衄嘔噦、
咳嗽喘促之證,不無上熱,
崩漏帶濁,淋澀泄利之條,不無下熱。而得
干姜,則金降木升,上下之熱俱退,以金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宮之濕寒也。干姜溫中散寒,運其倫轂,自能復升降之常,而不至于助邪。其上下之邪盛者,稍助以清金潤木之品,亦自并行而不悖。若不知溫中,而但清上下,則愈清愈熱,非死不止!此庸工之遺毒,而千載之奇冤,不可不辨也。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調肝暢脾,暖血溫經。凡女子經行
腹痛,陷漏紫黑,失妊傷胎,久不產育者,皆緣肝脾之陽虛,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補溫氣而暖血海。
溫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0/26 at 21:42 ]
-----------昔人言鄭盧等為“姜附先生”,今人但見其“附”,不見其“姜”,無姜則附無偉功。學者當深究黃師元御此干姜之論。
-----------深奧?吹梦抑泵昂埂
-----------只是奇怪,干姜入口,怎么那么聽話自動去暖脾胃,而不是更助在上之虛火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志一 at 2006/9/6 18:36:
昔人言鄭盧等為“姜附先生”,今人但見其“附”,不見其“姜”,……
也許因為藥學中講
附子有毒,所以人們談起姜附的時候,附子就“首當其沖”,備受囑目。
-----------
wytxz0707 發(fā)表于 2006/12/9 17:39
只是奇怪,干姜入口,怎么那么聽話自動去暖脾胃,而不是更助在上之虛火呢?
是呀
-----------
回復 fanren2 的帖子以金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宮之濕寒也。
有濕寒的證,才用這個藥,而不管表象是什么
-----------
回復 wytxz0707 的帖子那是你脾胃沒有虛寒,所以火會上炎
-----------
wytxz0707 發(fā)表于 2006/12/9 17:39
只是奇怪,干姜入口,怎么那么聽話自動去暖脾胃,而不是更助在上之虛火呢?
按照黃元御的理論,上有虛火是因為下有濕寒,而中土不運,水火不交所致。干姜溫中土助健運,中間運化開了,自然就該上的上,該下的下。當然了,肯定還需要其他藥物的幫助。他反對見火就清熱,在他的書里對清涼解毒一派貶斥最多。
-----------
回復 樹蔭進屋了 的帖子說得好,比如口瘡,很大一部分是
上熱下寒,單純清熱很容易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