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 砂(《名醫(yī)別錄》)
蠶砂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糞便。在育蠶地區(qū)均產(chǎn),以江蘇、浙江產(chǎn)量最多。原動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飼養(yǎng),為完全變態(tài)昆蟲。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胃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和胃化濁。臨床用名蠶砂。
【本草匯言】
《本草綱目》:蠶居火,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砂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陳風經(jīng)驗方》-抹膏:治爛弦風眼。以真
麻油浸蠶砂二、三宿,研細,以篦子涂患處,不問新舊,隔宿即愈。表兄盧少樊患此,用之而愈,親筆于冊也。時珍家一婢,病此十余年,試用之,二三次頓瘳,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又同
桑柴灰淋汁,煮
鱉肉作丸,治腹中徵結(jié)。
消渴癥結(jié),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降濕。(甘辛溫)
《本草經(jīng)疏》:原蠶砂,即晚蠶所出屎也。其味辛甘,氣溫無毒。腸鳴者,水火相觸也,甘以和之。消渴者,中氣燥熱也,辛以潤之。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濕去風,故其沙主療風濕之病。如陳藏器以之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jié)不隨,皮膚頑痹,腹內(nèi)宿冷,瘀血腰腳冷疼,炒熱熨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等證。
簡誤:癱緩筋骨不隨,由于血虛不能榮養(yǎng)經(jīng)絡(luò),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本草蒙筌》:性亦濕。治濕痹
癮疹癱風,主腸鳴熱中消渴。
《本草備要》:燥濕去風。
蠶食而不飲,屬火性燥,燥能去風勝濕,經(jīng)曰:燥勝風,燥屬金,風屬木也。其沙辛甘而溫。炒黃浸酒,治風濕為病,肢節(jié)不隨,皮膚頑痹,腰腳冷痛,冷血瘀血。
史國公藥酒中用之。炒熱熨患處亦良?苁显唬捍季迫,拌蠶砂五斗,蒸熱鋪暖室席上,令患冷風氣痹人以患處就臥,厚覆取汗。不愈,間日再作,須防昏悶。麻油調(diào)敷,治爛弦風眼。目上下胞屬脾,脾有風濕,則蟲生弦爛。又新瓦炙為末,少加
雄黃,麻油調(diào)敷,治
蛇串瘡。有人食
烏梢蛇,渾身變黑,漸生鱗甲,見者驚縮,鄭奠一令日服晚蠶砂五錢,盡一二斗,久之乃退。
《本經(jīng)逢原》:蠶砂,療風濕之專藥。有人病風痹,用此焙熱,絹包熨之。治爛弦風眼,以麻油浸蠶砂二三宿,研細涂患處,過宿即愈。蠶砂置酒壇上泥好,色清味美。然惟晚者為良,早蠶者不堪入藥,以飼時火烘,故有毒也。
《本草求真》:[批]宣皮膚風濕。
蠶砂專入肝、脾,兼入胃。即晚蠶所出之屎也。玩書所著治功,多有祛風除濕之能。所述治癥,多是肢節(jié)不遂,皮膚頑痹,腰膝冷痛,冷血瘀血,腸鳴消渴,爛弦風眼。緣蠶食多而不飲,其食出則氣燥,燥則可以勝濕祛風。凡一切皮膚等疾,因于風濕而至者,上癥俱就風濕而言。無不得此以為調(diào)治。且味辛而兼甘,故凡水火相激而見腸鳴,得此甘以和之;燥熱而見消渴不止,得此辛以潤之;燥渴仍屬風邪,故辛可以得潤。是以用此炒黃,袋盛浸酒,以去風緩不隨,皮膚頑痹?苁显唬捍季迫,拌蠶砂五斗,蒸熱鋪暖室席上,令患冷風氣痹人,以患處就臥,厚覆取汗,不愈,間日再作,須防昏悶。暨爛弦風眼,用此油浸涂患即愈。汪昂曰:目上下胞屬脾,脾有風濕則蟲生弦爛,用新瓦炙末,少加雄黃、麻油調(diào)敷。又治蛇串瘡,有人食烏梢蛇渾身變黑,漸生鱗甲,見者驚縮,鄭奠一令日服晚蠶砂五錢,盡二二斗,久之乃愈。昔史國公用此浸酒,色清味美。以治風痹,義多根此。
《得配本草》:甘、平,溫。去風濕,熨癱緩。
得醇酒,熨風痹。酒三斗,蠶砂五斗,蒸熟,鋪席上,令患者就臥,厚覆之取汗,令頭面露出,以防昏悶,如不愈,間日再如法治之至,愈而止。
合
獨活,治支節(jié)不遂;調(diào)麻油,敷爛弦風眼。
《本草新編》:蠶砂,即晚蠶之屎,其性亦溫。治濕痹、癮疹、癱風,主腸鳴熱中
泄瀉。按晚蠶蛾勝于春蠶者,以其性yin也。務(wù)須擇雄者用之,雌則無效。蓋雄則氣溫,勤于交合,敏于生育故耳。但亦宜丸散,而不宜湯劑,嫌其過于動也。
《本草分經(jīng)》:辛、甘,溫。去風燥濕,治風濕諸病。炒熨患處亦良。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蠶砂有機質(zhì)中含蛋白質(zhì)、葉綠素、異植物
生長激素及組氨酸等,均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2. 蠶砂有抗腫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