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大黃黃連瀉心湯”之醫(yī)理《
傷寒論》有言: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黃連,味苦性寒,味苦者入君火,寒則瀉火熱,此專入君火之藥。人身之君火者,心及小腸,心之君火只具君火之氣,不具兼有之性;小腸之君火,上及胃土下連大腸土氣,此屬胃家,此兼有土性。故小腸者,秉君火而生而兼有土性。大黃、黃連者,雖皆入君火,但此二味皆是色黃,此是此二味藥之特性,色黃者,土色也,又味苦入君火,此瀉小腸君火之專藥。
“心下痞”,心下之位,此當是大致胃脘之位,但醫(yī)圣不專提胃脘,而是另有說法,故此言之位置不當為胃脘。故心下者,此當是小腸之位。
痞者,堵塞不通。小腸之君火,乃是人身之右,為土金之中氣也。小腸君火之動,此旋轉(zhuǎn)升降身右土金之用。此人身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中氣。而小腸君火為病而化為邪氣,此只生邪熱不成陽氣動力而不能旋轉(zhuǎn),此動而不暢故曰痞。
大黃、黃連,苦寒瀉小腸邪熱,邪熱涼瀉,此火氣和平,此便是成動力,小腸君火運動,火氣通則痞癥除。
人身肺金主氣,而此病心下不見脹滿,此皆是小腸腑之特性所致。小腸者,秉君火而生,而兼有土性,而此不兼有金性,故小腸之熱,病位雖在小腸,但此無金氣收斂之病理變化,故此不成脹滿之癥。肺金主氣,肺金不降,此氣可留于胃、大腸,此可有胃脹及小腹脹滿,但絕無小腸脹滿也。故凡心下或痞或痛,而不現(xiàn)脹滿之病,此皆是小腸火動之故,此可考慮瀉心之類。
此方所用大黃、黃連,乃用麻沸湯漬之,此又是何理?大黃、黃連之用,此苦寒而清瀉小腸君火,此瀉火不是專為瀉火,此最重要的是使火瀉而成小腸君火之和平,而要成其小腸之旋轉(zhuǎn)運動,升降土金之用。承氣湯之治病,乃是君火為熱,而克陽明金氣,而成收斂成實之病。此瀉心之痞證,不成金斂成實之病,此不能過用苦寒,過用則敗君火之氣,此不成中氣旋轉(zhuǎn)運動,此不是實證之故,故此只是煮沸而漬之。此亦是大概
梔子豉湯之理。
脈關(guān)上浮者,此人身君火熱,中氣不能旋轉(zhuǎn),土金不降,人身上部相火逆而不降,相火動于身上,故關(guān)上脈浮。浮者,火氣驅(qū)動于上而不降。
此湯劑言瀉心者,不為瀉心,此瀉小腸,此心熱導(dǎo)之小腸而瀉也。心火者不為實火,此不能瀉,而大黃、黃連苦寒最是瀉實火,此世人多有疑問,此不知心熱由小腸而瀉之理。此大黃、黃連色黃而歸小腸土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