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常見發(fā)疹性疾病
(一)麻疹
概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fā)熱、咳嗽、流涕、結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為主要特征。
病因及流行病學
病原為麻疹病毒,多見于6個月-5歲小兒,傳播方式主要為空氣飛沫傳染,好發(fā)季節(jié)為冬春季。麻疹患者為最主要的傳染源,潛伏期末至出疹后的5天內都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6-18天,可有低熱及全身不適
(2)前驅期 3-4天,主要為上呼吸道及眼結合膜炎的表現,有發(fā)熱、咳嗽、流涕、流淚,眼結合膜充血、畏光及咽痛和周身乏力。病后的第2-3天,于第二磨牙相對應的頰黏膜處,醫(y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可見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周有紅暈,即麻疹黏膜斑,為特異性體征,有診斷價值。
(3)出疹期 多于發(fā)熱后的3-4天出疹,先出現于耳后、發(fā)際;漸及前額、面、頸,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2-3天波及全身。為淡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
(4)恢復期 出疹3-4天后,按出疹先后順序依次消退,體溫下降。疹退后,皮膚有糠麩狀脫屑及淺褐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
4.并發(fā)癥 肺炎為麻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見喉炎、心肌炎及腦炎。
診斷要點
根據當地有麻疹流行,患兒有接觸史,上呼吸道及眼結合膜炎的表現、麻疹黏膜斑、特定的出疹順序等典型麻疹的臨床表現即可診斷。非典型病例需依賴實驗室檢查。
進一步檢查
1.血清學檢查 ELISA測定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IgM抗體于病后5~20天最高,是診斷麻疹的標準方法。IgG抗體恢復期較早期增高4倍以上也有意義。
2.病原學檢測 取鼻咽部分泌物、血細胞及尿沉渣細胞,應用免疫熒光或免疫酶法檢測麻疹病毒抗原,可做出早期診斷。
治療原則
主要治療原則為對癥治療,加強護理和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對麻疹患兒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應延長至出疹后10天。
(二)幼兒急疹
概念
幼兒急疹是人皰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種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疾病。 病因及流行病學
病原為人皰疹病毒6型,多見于6-18個月小兒,春秋兩季多見。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8-14天。
(2)前驅期 起病急,體溫突然升高達39-41℃,持續(xù)3-5天,一般情況良好。
(3)出疹期 熱退9-12小時出現皮疹,皮疹呈紅色斑疹或斑丘疹,散布在軀干、頸部及上肢,皮疹間有正常皮膚,幾小時內皮疹開始消退,一般在2-3天內消失,五色素沉著及脫屑。 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診斷要點
根據突起高熱、一般情況好、熱退疹出的臨床特點可診斷。
治療原則
對癥治療。
(三)水痘
概念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共同存在為特征。
病因及流行病學
病原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患兒從發(fā)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播,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發(fā)病率較高,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季高發(fā)。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14天左右。
(2)前驅期 嬰幼兒常無前驅癥狀或癥狀輕微及咽痛等表現,持續(xù)1-2天后出現皮疹。年長兒可有畏寒、低熱、頭痛、乏力
(3)出疹期 發(fā)熱數小時至24小時出疹,先于軀干和頭部,后波及面部和四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現,可見丘疹、皰疹、痂疹同時存在。10天左右可自愈;
診斷要點
根據流行病學、水痘接觸史,丘疹、皰疹、痂疹同時存在的皮疹可診斷。
治療原則
I.嚴密隔離、對癥治療、防治并發(fā)癥。
2.抗病毒治療 首選阿昔洛韋。
3.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