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小兒內科衛(wèi)生高級職稱評審申報復習資料—致腹瀉性大腸桿菌腸炎
第五節(jié) 致腹瀉性大腸桿菌腸炎
【 診 斷 】
流行病學 :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常呈食物型暴發(fā)流行或散發(fā)。
臨床表現
(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是由EP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潛伏期2~5日。嬰幼兒腹瀉主要癥狀為腹瀉,大便每日3~5次,呈黃色蛋花樣帶奶瓣,量多。病情重者出現發(fā)熱、嘔吐、腹脹、中毒性腸麻痹等。成人患者常急性起病,有臍周腹痛、腹鳴、或有里急后重,表現為“痢疾樣”。52667788.cn
(2)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enterotoxin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系由ET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1/2~7日。表現為“旅行者腹瀉”或食物中毒,大便水樣,腹部痙攣、惡心、嘔吐、寒戰(zhàn)、頭痛、肌痛。很少發(fā)熱,病程4~7日。病情輕者僅有輕微腹瀉,重者呈重癥霍亂樣,重度脫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3)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系由EI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fā)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膿血便。臨床與痢疾不易鑒別。
(4) 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系由EH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EHEC為出血性腸炎的病原,只有一個血清型,即大腸桿菌O157:H7。潛伏期3~7日。主要癥狀為痙攣性腹痛,初為水瀉,繼以血便或膿血便,惡心、嘔吐,不發(fā)熱或低熱,個別可并發(fā)溶血尿毒綜合征。
(5) 粘附性大腸桿菌腸炎(enteroadhesive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系EA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可引起“旅游者腹瀉”、“小兒慢性腹瀉”。
實驗室檢查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病原學檢查:依據大便培養(yǎng)及血清學鑒定為致病性大腸桿菌陽性。
不耐熱腸毒素(LT)和耐熱腸毒素(ST)的檢測有助于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的診斷。檢測LT的方法有ELEK試驗、單克隆抗LT單向擴散免疫溶血試驗、DNA探針法和乳膠顆粒凝集試驗等。EIEC血清凝集試驗及豚鼠角膜試驗陽性有助于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診斷。
【 鑒別診斷 】
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應與菌痢、沙門氏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病毒性腸炎等鑒別;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應與霍亂鑒別,其次需與病毒性腸炎、沙門氏菌腸炎鑒別;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應與菌痢鑒別。
【 治療原則 】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一般治療:腹瀉嚴重者須暫禁食,待便次控制至每日2~3次以下時,逐步恢復飲食。禁食期間須靜脈補液,按不同脫水程度制定輸液計劃,注意糾酸、補鉀、補鈣。
抗菌治療:輕型病例可不用抗生素。對重癥仍需應用抗生素,可選用氟喹諾酮類或黃連素,可聯合TMP。也可用氨基糖甙類或氨芐青霉素等。醫(yī),學全,在線.搜集.整理52667788.cn
對癥治療及支持治療:對重癥及營養(yǎng)不良患兒,可少量多次輸血、白蛋白,以改善全身情況。
【 預 防 】
做好傳染源管理及消化道隔離。
( 吳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