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類HLA基因復合體
對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及其基因復合體的認識比小鼠約晚10年,法國學者Dausset在1958年首先發(fā)現(xiàn),腎移植后出現(xiàn)排斥反應的患者以及多次輸血的患者血清中含有能與供者白細胞發(fā)生反應的抗體。后者所針對的抗原即人類主要組織相溶性抗原。由于該抗原首先在白細胞表面被發(fā)現(xiàn)且含量最高,而且白細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AL);人類MHC,即編碼HLA的基因群自然數為HAL復合體。
(一)HLA復合體定位及結構
HLA復合體位于人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該區(qū)DNA片段長度約3.5~4.0×千個堿基對,占人體整個基因組的1/3000。圖5-2顯示HLA復合體結構。HLA復合體共有數十個座,傳統(tǒng)上按其產物的結構、表達方式、組織分布與功能可將這些基因座分為三類。
圖5-2 人類HLA復合體結構示意圖
1.HLA-Ⅰ類基因 在Ⅰ基因區(qū)內存在多達31個有關的Ⅰ類基因座,其中HLA-A、HLA-B和HLA-C為經典的HLA-Ⅰ類基因,其它基因的產物分布有限,且其功能不明,另外還有許多偽基因.醫(y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
2.HLA-Ⅱ類基因 HLA-Ⅱ類基因區(qū)包括近30個基因座,其中經典的Ⅱ類基因一般指DR、DP和DQ,它們編碼的產物均為雙肽鏈(α、β)分子。近年來,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位于Ⅱ類基因區(qū)的新基因座,其中某些基因的產物與內源性抗原的處理與呈遞有關。
3.HLA-Ⅲ類基因 HLA-Ⅲ類基因區(qū)域至少已發(fā)現(xiàn)36個基因座,其中C2、C4、Bf座編碼相應的補體成分,另外還有21羧化酶基因(CYP21A、B)腫瘤壞死因子基因(TNFA、B)以及熱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補體C4由二個不同的基因(C4A與C4B)編碼。HLA-Ⅲ類基因區(qū)結構見圖5-3。
圖5-3 HLA-Ⅲ基因區(qū)結構示意圖
。ǘ)HLA等位基因及編碼產物的命名
按WHO-HLA命名委員會發(fā)布的資料,僅經典的HLA-Ⅰ、Ⅱ類座(A、B、C、DR、DQ、DP)等位基因即達279個。表5-1列出了至1991年11月已識別的HLA特異性。根據該委員會制定的命名原則,凡確定新的HLA抗原特異性都要明確其DNA序列。此外,下列幾種情況在HLA特異性編號后加W(work shop)標記。
表5-1 已識別的HLA特異性(1991)
A | B | C | D | DR | DQ | DF |
A1 | B5 B51(5) | Cw1 | Dw1 | DR1 | DQ1 | DPw1 |
A2 | B7 B5102 | Cw2 | Dw2 | DR103 | DQ2 | DPw2 |
A210(2) | B703 B5103(7) | Cw3 | Dw3 | DR2 | DQ3 | DPw3 |
A3 | B8 B52(5) | Cw4 | Dw4 | DR3 | DQ4 | DPw4 |
A9 | B12 B53 | Cw5 | Dw5 | DR4 | DQ5(1) | DPw6 |
A10 | B13 B54(22) | Cw6 | Dw6 | DR5 | DQ6(1) | |
A11 | B14 B55(22) | Cw7 | Dw7 | DR6 | DQ7 | |
A19 | B15 B54(22) | Cw8 | Dw8 | DR7 | DQ18(3) | |
A23(9) | B16 B57(17) | Cw9(w3) | Dw10 | DR8 | DQ19(3) | |
A24(9) | B17 B54(17) | Cw1(w3) | Dw11(w7) | DR9 | ||
A2403(9) | B18 B59 | Dw12 | DR10 | |||
A25(10) | B21 B60(40) | Dw13 | DR11(5) | |||
A26(10) | B22 B61(40) | Dw14 | DR12(5) | |||
A28 | B27 B62(15) | Dw15 | DR13(5) | |||
A29(19) | B35 B63(15) | Dw16 | DR13(6) | |||
A30(19) | B37 B64k(14) | Dw17(w7) | DR14(6) | |||
A31(19) | B38(16 B65(14) | Dw18(w6) | DR1403 | |||
A32(19) | B39(16) B67 | Dw19(w6) | DR1404 | |||
A33(19) | B40 B70 | Dw20 | DR15(2) | |||
A34(10) | B4005(21) B71(70) | Dw21 | DR16(2) | |||
A36 | B41 B72(70) | Dw22 | DR17(3) | |||
A43 | B42 B73 | Dw23 | DR18(3) | |||
A66(10) | B44(12) B75(15) | DR51 | ||||
A68(28) | B45(12) B76(15) | Dw24 | ||||
A69(28) | B46 B77(15) | Dw25 | DR52 | |||
A74(19) | B47 B7801 | B-26 | DR53 | |||
B48 | ||||||
B49(21) Bw4 | ||||||
B50(21) Bw6 |
、貰w4和Bw6作為表位以其它B座等位基因個區(qū)別;②C座的特異性加w,以與補體相區(qū)分;③由經典細胞學分型方法鑒定D和DP特異性加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