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丹溪心法1347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甘草、茯苓、蒼術、陳皮、白術、官桂、澤瀉、豬苓、厚樸。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脾虛濕勝致成黃疸,或大便泄瀉,小便清澀,不煩不渴。 |
制備方法 | 上藥銼碎。 |
用法用量 | 每服15g,加生姜5片,大棗2枚,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冬季流行性腹瀉:用本方加減:車前子15-20g,滑石15g,茯苓15g,豬苓12g,肉桂6g,白術9g,木香6g,厚樸9g,藿香8g。濕熱甚減肉桂加黃連10g,苦參10g;寒濕甚加干姜6g,砂仁4g。水前日1劑,分2次服。以上為成人藥量,兒童酌減。視脫水輕重適時輸液,并以西藥抗生素對照。治療冬季流行性腹瀉74例中,男39例,女35例;年齡12-73歲,其中18歲-45歲62例,占84%;起病1-2日入院53例,占72%,3-5日入院21例。結果:用藥3日內(nèi),大便成形或基本成形,排便次數(shù)1-2次/日,其它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共65例,占87.9%;用藥5日內(nèi),排便次數(shù)3-5次/日,大便呈糊狀,其它臨床癥狀減輕為好轉(zhuǎn),共8例,占10.8%;用藥5日以上,大便性狀不變,排便次數(shù)5次/日以上,其它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為無效,共1例,占1.3%;總有效率為98.7%。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輪狀病毒腸炎:用本方加減:豬苓、茯苓、澤瀉、蒼術、白術、桂枝、半夏、陳皮、甘草各10g。將上藥水煎成60ml,6個月以內(nèi)者每次5ml,超過6個月者每次10ml。1日3次口服。合并支氣管肺炎或喘息性支氣管炎者加用抗生素;脫水者可根據(jù)脫水程度、性質(zhì),口服ORS補液方式靜脈補液。對照組應用磺胺甲基異惡唑,均按常規(guī)劑量。脫水者常規(guī)補液或口服ORS液。治療輪狀病毒腸炎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2-20個月。并發(fā)支氣管炎17例,喘息性支氣管炎7例,并存佝僂病3例,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2例,先天性心臟病2例。根據(jù)療效標準,退熱時間指體溫退至37℃以下不再升高所需時間,止瀉時間指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結果:中藥組25例,平均退熱天數(shù)為1.18±0.12日;西藥組35例,平均退熱天數(shù)為2.82±0.23日,兩組比較P<0.001。中藥組平均止瀉天數(shù)為2.24±0.19日;西藥組平均止瀉日數(shù)為2.97±0.16日,兩組比較P<0.01。表明中藥組退熱及止瀉效果明顯優(yōu)于西藥組。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