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3,14(7):31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馬齒莧15g,苦楝根皮10g,苦參10g,大烏梅9g,檳榔9g,生百部6g,石榴皮6g。 |
加減 | 濕熱型加白頭翁、黃芩、藿香;脾虛型加茯苓、白術(shù)、苡米;食積加神曲、山楂、內(nèi)金。 |
功效 | |
主治 | 滴蟲性腸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滴蟲性腸炎60例,中醫(yī)辨證分為濕熱型、脾虛型及食積型。結(jié)果均獲痊愈,療程最短3日,最長10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