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xing mei li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鹿蹄草科植物傘形喜冬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小草本狀半灌木,高10-20cmm根莖長而粗,斜升。葉近對生或多數(shù)輪生;葉柄短,長2-5(-6)mm;葉厚革質(zhì),倒卵狀長楔形或匙狀倒披針形,長3.5-6cm,上部最寬處0.8-1.5cm,先端圓鈍,基部狹楔形,下延至葉柄,中部以上邊緣有疏、粗鋸齒,下部邊緣全緣,上面暗綠色,有皺紋,中脈及側(cè)脈凹入,下面蒼白色;ㄏ碛屑(xì)小疣,花(2-)3-8(-10)聚成傘形花、序;花傾斜,白色,偶帶紅色,直徑8-10(-12)mm;花梗直立,長1-1.7(-2)Cm,有細(xì)小疣;苞片寬線形,長3-4mm,早落;萼片5,圓卵形,長1.5-2mm,最寬處2-2.2mm,先端圓鈍,邊緣有細(xì)齒;花瓣5,倒卵形,長5.5-6mm,寬4-4.5mm,先端圓鈍;雄蕊10,花絲短,下半部膨大并有緣毛,花藥長約2mm,寬約1mm,有小角,頂孔開裂,黃色;近無花柱,柱人寬圓盾狀,5淺裂。蒴果扁球形,直徑5-6mm;ㄆ6-7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100m以下較干燥的闊葉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異高熊果酚甙(isohomoarbutln)和腎葉鹿蹄草甙(renifolin)。 葉中含熊果酚甙(arbutin)17%-22%。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理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理氣止痛藥 |
主治 | 小便淋澀疼痛;水腫;泄瀉;胃痛;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1.利尿及尿道消炎劑。本品精油對于腎病,膀胱炎,尿石癥,腎炎淋病,慢性淋病型尿道炎有效。本品尚用于治療各種水腫和積水。 2.糖尿病。 3.增加食欲,助消化。 4.滋補(bǔ)強(qiáng)壯劑。 5.胃腸炎。 6.上呼吸道感染。 7.肺結(jié)核。 8.鎮(zhèn)靜劑:產(chǎn)后痛,胃痛,牙痛。 9.腸結(jié)核,胃潰瘍,前列腺炎。 10.各種癌癥。"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himaphila umbellata(L.)W.Barton(Pyrola umbellata L.) |
科屬分類 | 鹿蹄草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