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溫邪入營
張孩,張君興國之愛女也,年甫周歲。1974年仲春患溫病,見
發(fā)熱、
咳嗽、納呆、口渴、
腹瀉等癥。迎蔣先生志林診治,先生見發(fā)熱納呆腹瀉,按外感夾食治之,用柴平煎,兩投未知。2月20日,余出診過其門,見而邀診。觀其指紋紫滯,發(fā)熱口渴,咳嗽不爽,呼吸氣促,腹脹納呆,下瀉清水,日十余行,精神不振,昏昏思睡,舌紅苔白厚。此因溫邪阻于中上二焦之故也,治當宣上暢中。
2月22日二診:諸癥未減,且有加重之勢,咳嗽不爽,喘促鼻煽,聲音嘶啞,唇焦舌燥,口乏津液,苔轉老黃,口渴引飲,身熱灼手,腹部微脹,
泄瀉色青,尿少而黃,昏睡無神,指紋紫黑。此數(shù)日大瀉耗劫陰津,大有
亡陰之勢。亟宜益氣養(yǎng)陰,清肺涼營,小劑復方制之。
高麗參(磨汁兌服)、
羚羊角(磨汁兌服)、杏仁3錢、黃連5分、
木香1錢、
生地2錢、
丹皮2錢、
麥冬2錢、
玄參3錢、
烏梅2錢、
檳榔2錢、
前胡2錢、法夏2錢、知母2錢、桑皮2錢、瓜殼2錢、
滑石3錢、甘草1錢、
竹茹1錢、
紫雪丹1支(重5分,分四次兌服)濃煎,每2小時服一次,晝夜同。
2月23日三診:藥后得微汗,身熱漸退,喘平咳嗽,瀉下減為五次,精神有振,知饑尋乳,口渴稍減。藥雖中病,氣陰未復,仍守前法。
紅參(磨汁兌服)、羚羊角(磨汁兌服)、麥冬2錢、
北五味10粒、
僵蠶1錢、
玉竹2錢、烏梅1錢、黃連5分、杏仁2錢、前胡2錢、瓜仁2錢、
竹葉1錢、玄參2錢、法夏2錢、丹皮1錢、桑皮1錢、甘草1錢、紫雪丹半支(2次兌服)。
2月24日四診:諸癥大減,精神轉佳,惟咳嗽較前為劇,是病邪由營轉氣之佳象,但清氣熱可也。
前胡2錢、杏仁2錢、
射干2錢、豆豉2錢、法夏2錢、泡參2錢、
牛蒡子2錢、桑皮2錢、全
栝樓2錢、
防風2錢、黃連5分、木香1錢、川
貝母1錢(研末兌服)、僵蠶1錢。
2月25日五診:聲音恢復,瀉止尿清,乳食增加,精神大振,咳嗽陣作,微渴,再養(yǎng)陰清氣,宣肺止咳。
法夏2錢、瓜仁2錢、知母2錢、玄參2錢、麥冬2錢、黃芩2錢、前胡2錢、桑皮2錢、骨皮2錢、牛蒡子2錢、
石膏4錢、射干2錢、
沙參2錢、
橘皮1錢、黃連5分、
款冬花2錢、甘草1錢、
冬瓜子5錢。
此方后,諸癥俱除,乳食調養(yǎng),旬日而康。
按:此病為風溫熱壅于肺兼協(xié)熱下利。初診時當大劑麻杏甘石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方能撲其炎炎熱毒。盡管一診方中有芩連清腸、大黃通腑,然無石膏,肺熱難沃。無
麻黃,邪難外透。上焦熱勢未能折伏,內可逆?zhèn)餍臓I,猶可下移大腸。下痢既不得止,營陰、津液復受其傷,而致溫病重證。二、三診扶正(益氣養(yǎng)陰)祛邪(清熱涼營)并重。四、五診以清氣分余熱為主,兼潤肺止咳,益胃養(yǎng)陰。后之辨治得法,因得挽救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