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病機
1.病機的概念及其層次。
2.邪正盛衰病機
(1)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虛實變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由實轉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等。
(2)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轉歸:正勝邪退,邪勝正衰,邪正相持, 正虛邪戀,邪去正不復。
3.陰陽失調病機 (1)陰陽失調病機的概念。 (2)陰陽失調病機的內容: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
陰陽格拒、陰陽亡失等病機的概念、特點、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4.氣血失常病機 (1)氣血失常病機的概念。 (2)氣血失常病機的內容
氣的失常:氣虛、氣機失調(氣滯、氣逆、氣陷、氣閉和氣 脫);血的失常:血虛、血瘀、血熱;氣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 調: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血兩虛、氣血不榮經脈 等場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5.津液代謝失常病機 (1)津液代謝失常病機的概念。 (2)津液代謝失常病機的內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輸布、排泄
障礙,津液與氣血的功能失調,津停氣阻、氣隨液脫、津枯血燥、 津虧血瘀等病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6.內生"五邪"病機 (1)內生"五邪"病機的含義。 (2)內生"五邪"病機的內容:風氣內動(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風動、血虛生風、血燥生風)、寒從中生、濕濁內生、津傷化燥、火熱內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7.經絡病機 (1)經絡病機的概念。 (2)經絡病機的內容:經絡氣血偏盛偏衰、經絡氣血逆亂、經
絡氣血運行不暢、經絡氣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現(xiàn)。
8.臟腑病機 (1)臟腑病機的概念、臟腑病機學說的形成及沿革。 (2)五臟的陰陽氣血失調:心陽心氣的失調、心陰心血的失調,
肺氣的失調、肺陰的失調,脾陽脾氣的失調、脾陰的失調,肝氣 肝陽的失調、肝血肝陰的失調,腎的精氣不足、腎的陰陽失調等 病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3)六腑功能失調病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4)奇恒之腑腦、髓、骨、脈、女子胞等功能失調的形成原因 及病理表現(xiàn)。
(八)防治原則
1.預防 (1)未病先防:調養(yǎng)身體,提高正氣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變:早期診治,根據(jù)疾病傳變規(guī)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則 (1)治則的概念、治則與治法的關系。 (2)治病求本:標和本的含義,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義,正
治與反治的含義及其適應范圍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52667788.cn;治標與治本的運用方法及其適應范圍: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治。
(3)扶正與祛邪的基本概念、適應范圍及其應用原則和方法。
(4)調整陰陽:調整陰陽的概念和原則,損其偏盛的基本方法 及其適應范圍,補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適應范圍。"壯水之主, 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等法 則的含義及應用。
(5)調整臟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6)調理氣血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7)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義及其運用。
二、中醫(yī)診斷學
(一)緒論
1.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四診、辨證、辨病、病案書寫。
2.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達變。
3.中醫(yī)診斷的基本法則:整體審察、四診合參、辨病與辨證 相結合。
4.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
(二)望診
1.望診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亂的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臟腑分屬部位,五色的 主病,望色十法的內容。
4.望形體:強、弱、胖、瘦及常見畸形的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5.望姿態(tài):常見異常姿態(tài)的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6.望頭面五官:頭面與發(fā)、目、鼻、耳、口與唇、齒齦及咽喉的常見異常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7.望軀體:頸項、胸脅、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見異常 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8.望二陰:前陰、后陰的常見異常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9.望皮膚:全身皮膚色澤變化及斑疹、白(疒咅) 、癰、疽、 疔、癤等的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10.望排出物:痰涎、嘔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質、量變 化的內容與臨床意義。
11.望小兒食指絡脈:望食指絡脈的方法及常見食指絡脈變 化的臨床意義。
12.望舌:舌診的原理;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舌診的內 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變異,望舌體(舌神、舌色、舌形、 舌態(tài)及舌下絡脈)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望舌苔(苔質、苔色)的內 容及其臨床意義,舌象分析要點及舌診的臨床意義,危重舌象診 法。
(三)聞診
1.聽聲音:語聲、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 太息、噴嚏、呵欠和腸鳴等聲音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
2.嗅氣味:病體與病室異常氣味的臨床意義。
(四)問診
1.問診的一般內容: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 問既往病史、問起病及現(xiàn)在癥狀。
2.問現(xiàn)在癥狀
(1)問寒熱:寒、熱的基本概念,惡寒發(fā)熱、但寒不熱、但熱
不寒、寒熱往來的概念、表現(xiàn)類型及臨床意義。
(2)問汗 表證辨汗:無汗與有汗的產生機制及其臨床意義。 里證辨汗:自汗、盜汗、大汗、戰(zhàn)汗、黃汗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
意義。 局部辨汗:頭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陰汗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
意義。 (3)問疼痛 問疼痛的性質:脹痛、刺痛、竄痛、固定痛、冷痛、灼痛、
絞痛、隱痛、重痛、痠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問疼痛的部位: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背痛、
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類型及其表現(xiàn)。
(4)問頭身胸腹不適:頭暈、胸悶、心悸、脅脹、脘痞、腹脹、 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癥狀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5)問耳目:耳鳴、耳聾、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現(xiàn)及 其臨床意義。
(6)問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見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見原因。 (7)問飲食口味 口渴與飲水:口不渴、口渴多飲、渴不多飲等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多食易饑、饑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澀和口黏膩的臨床意義。
(8)問二便
大便:大便便次、便質、排便感異常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異常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9)問婦女
月經:月經異常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帶下:帶下異常的表現(xiàn)及其臨床意義 (3)血和津液的關系:津血同源。
(五)經絡
1.經絡的概念及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2.十二經脈的名稱、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表里關系 及流注次序。
3.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
4.奇經八脈的含義、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的含義及生理功能。
6.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的應用。
(六)病因與發(fā)病
1.病因 (1)中醫(yī)學病因分類的沿革及中醫(yī)認識病因的方法。 (2)六yin的含義,六yin致病的一般特點,六yin外感與內生"五邪"之區(qū)別。 (3)風、寒、暑、濕、燥、火六yin病邪各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4)癘氣病邪的含義及致病特點。 (5)七情內傷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點。 (6)飲食不節(jié)的致病特點及病理表現(xiàn)。
(7)勞逸損傷的致病特點及病理表現(xiàn)。
(8)痰飲、瘀血、結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點。
2.發(fā)病機制
(1)邪正與發(fā)病:邪氣和正氣的概念及其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 變化中的關系。
(2)內外環(huán)境與發(fā)病的關系。
(七)病機
1.病機的概念及其層次。
2.邪正盛衰病機
(1)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虛實變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由實轉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等。
(2)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轉歸:正勝邪退,邪勝正衰,邪正相持, 正虛邪戀,邪去正不復。
3.陰陽失調病機 (1)陰陽失調病機的概念。 (2)陰陽失調病機的內容: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
陰陽格拒、陰陽亡失等病機的概念、特點、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4.氣血失常病機 (1)氣血失常病機的概念。 (2)氣血失常病機的內容
氣的失常:氣虛、氣機失調(氣滯、氣逆、氣陷、氣閉和氣 脫);血的失常:血虛、血瘀、血熱;氣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 調: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血兩虛、氣血不榮經脈 等場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