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臨床? > 物理診斷學 > 正文:4-2 皮膚
    

皮膚

 

  三、出血點與紫癜

  皮膚或粘膜下出血是常見的皮膚病變。出血程度與面積視不同疾病而異。出血直徑小于2mm者稱為出血點(petechia);直徑3~5mm者為紫癜(purpura);直徑5mm以上者為瘀斑(ecchymosis);如血液溢出于血管外,使該部皮膚隆起者為血腫(hematoma)。皮膚粘膜出血見于血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嚴重感染(敗血癥、流腦)、維生素丙缺乏或創(chuàng)傷。

  出血點常應與皮膚上紅色血管痣鑒別。出血點不隆起、而血管痣稍突出皮面。出血點可隨時間而逐漸退色、血管痣一般不改變。醫(yī).學全.在.線網站52667788.cn

  四、蜘蛛痣

  蜘蛛痣(spider angioma)是由一支中央小動脈及許多向外放散的細小血管形成,形狀如蜘蛛而得名。小者如大頭針帽,大者直徑可達1cm以上,其中心稍隆起,如用大頭針帽按壓中心紅斑,則其周圍毛細血管退色,移去壓力后即復原,通常出現于上腔靜脈分布的區(qū)域,如手、面頸部、前胸部及肩部等處。產生原因一般認為與肝臟對體內雌激素滅能減弱有關。常見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變。有時也見于妊娠期婦女及健康人。(圖4-2-1、4-2-2)

圖4-2-1 蜘蛛痣的解剖示意圖

圖4-2-2 肝硬變病人的蜘蛛痣

  五、溫度與溫度

  皮膚的溫度(temperature)通常可用手掌心摸測額部或全身皮膚,可粗略判斷有無發(fā)熱。全身皮膚溫度升高見于各種發(fā)熱的疾;局部皮膚溫度增高者見于局部炎癥。

  皮膚濕度(humibity)與汗腺分泌功能有關,正常健康人的植物神經功能因人而異。有的人皮膚較潮濕,而另一些人則較干燥。在氣溫高、濕度大的環(huán)境里出汗增多是一種生理調節(jié)功能。而在疾病情況下,出汗過多或無汗則具有診斷意義。皮膚濕潤多汗者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發(fā)熱的退熱期、風濕病及結核病活動期、皮膚冰冷而潮濕者見于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皮膚異常干燥者見于維生素A缺乏癥、嚴重脫水及粘液性水腫等。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