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肉蓯蓉 -維藥頭西干扎地克藥物說明書
    

肉蓯蓉

  
漢語拼音
Rou cong rong
維藥名
頭西干扎地克
別名
考證
中藥材基原
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肉質(zhì)莖。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莖肉質(zhì),單一或由基部分為2或3枝,下部寬5~15cm,上部漸變細,寬2~5cm。葉多數(shù),鱗片狀,螺旋狀排列,淡黃白色,無葉柄;下部葉排列緊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cm,寬1~2cm,上部葉稀疏,線狀極針形,長1~4cm,寬0.5~1cm,兩面無毛。穗狀花序,長15~50cm;苞片1,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0.5~0.8cm,被疏綿毛或近無毛;小苞片2,卵狀披針形,與花萼等長或稍長,被疏綿毛或無毛;花萼鐘狀,長1~1.5cm,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筒狀鐘形,長3~4cm,裂片5,展開,近半圓形;花黃白色、淡紫色,干后變棕褐色,管內(nèi)有2條縱向的鮮黃色凸起;雄蕊4,二強,近內(nèi)藏,花絲上部稍彎曲,基部被皺曲長柔毛,花藥箭形,被長柔毛;子房上位,基部有黃色蜜腺,花柱細長,頂端內(nèi)折,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形,2裂,褐色。種子多數(shù),微小,橢圓狀卵形,表面網(wǎng)狀,有光澤;ㄆ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225~1150m的荒漠中,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等植物的根上。分布于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栽培與養(yǎng)殖
生物學特性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寄主為梭梭和白梭梭等。適于沙漠環(huán)境生長。土壤為中細沙,呈中性或偏堿性;含鹽分較高。種子多,小而輕,千粒重0.086~0 091g,種子壽命較長。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可選砂土或半流沙沙漠地帶,適宜寄生于梭梭生長,利用天然梭梭林較集中的沙漠地,或培育人工梭梭林,在梭梭林東側(cè)或東南側(cè)方向50~80cm處挖苗床,苗床大小不等,長1~2m,寬1m左右,深50~80cm,或寄生密集處,可挖一條大苗床溝圍繞許多株寄生,將種子穴播于苗床上,施駱駝糞、牛羊糞等,覆土30~40cm,上面留為或苗床坑,以便澆水,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誘導寄主根延伸苗床上,春、秋播種,2年間部分床內(nèi)即有肉蓯蓉寄生,少數(shù)出土生長,大部分在2~4年內(nèi)出土,開花結(jié)實。 田間管理 沙漠風大,要注意對被風吹裸露的寄主根,進行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苗床要經(jīng)常澆水保墑,除掉其他植物。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jié)實率。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可用Bo-10生物制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信液噴霧防治。根腐病,可土,發(fā)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蟲害有種蠅,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根部。大沙可用磷化或大隆毒餌于洞外誘殺。
采收加工
4~5月上旬采挖剛出土的肉蓯蓉,留小采大。去掉花序或蓯蓉頭,晾曬于干凈沙灘上或房頂上,1個多月后由黃白色變成肉質(zhì)棕褐色,即為甜大蕓。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把肥大者投入鹽湖中腌1~3年,用時洗去鹽分,叫鹽大蕓。
藥材鑒別
莖肉質(zhì),長圓柱形,有時稍扁,略彎曲,長3~15cm,直徑5~15cm,向上漸細,直徑2~5cm,有的切成段,上下直徑相近。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縱溝,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葉,鱗葉菱形或三角形,寬0.5~1.5cm;厚約2mm,尚可見鱗葉脫落后留下的彎月形葉跡。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色,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環(huán)列成深波狀或鋸齒狀。木部約占4/5,有時中空。表面和斷面在光亮處有時可見結(jié)晶樣小亮點。氣微,味甜,略苦。 以條粗壯、密生鱗葉、質(zhì)柔潤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皮層由數(shù)十列薄壁細胞組成,排列緊密,近維管束處的細胞具效孔,散有葉跡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常16~22個排列成深波狀或鋸齒狀圓環(huán);韌皮部薄壁細胞排列緊密,有時部分成頹廢狀;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zhì)部可見非木化纖維。射線明顯。髓部多角形。皮層及髓鄙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鱗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扁長方形,外被薄角質(zhì)層。下皮細胞1列,稍大。葉肉組織均為海綿組織,細胞類圓形壁薄,含葉綠體,細胞間隙小。維管束5~7,外韌型,切向排列。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5ml,水浴溫熱10min,濾過、濾液蒸干,加冰醋酸1ml傾入試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兩液界面有棕紅色環(huán)。(檢查甾類) (2)取本品粉末0.5g,加1%鹽酸溶液5ml,水浴溫熱20min,濾過。濾液加碘化鉍鉀試劑,生成棕紅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漬2h,濾過。濾液蒸干,以1ml乙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甘露醇,加乙醇溶解使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溶液各10μl,分別點樣平同一硅膠H薄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開,展距12cm,取出晾干后,噴霧10%硝酸鈰銨乙醇溶液顯色。供試液色譜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位置上有相同的棕黃色斑點。 附注:同屬植物鹽生蓯蓉Citanche salsa(C.A.Mey.)G.Beck[Phelipaea salsa C.A.Mev]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也入藥。生于海拔700~2650m的荒漠草原帶、湖盆低地及鹽堿較重的地方。分布于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產(chǎn)量較少。本品莖較細,直徑0.8~4.5cm,上部鱗葉卵狀披針形,厚約1mm,斷面棕褐色,維管束小點環(huán)狀成不規(guī)則的深彼狀。莖橫切面組織構(gòu)造與肉蓯蓉相似,但維管束數(shù)眾多,環(huán)列成不規(guī)則深波狀,韌皮部有纖維、鱗葉的維管束亦較多,7~14束。理化鑒別同肉蓯蓉。
化學成分
肉質(zhì)莖含肉蓯蓉苷(cistanoside)A、B、C、H,洋丁香酚苷(acteoside),2'-乙酰基洋丁香酚苷(2'-acetylacte-oside),海膽苷(echinacoside)7種苯乙醇苷成分,還含鵝掌楸苷(lirinodendrin),8-表錢子苷酸(8-epiloganic acid),胡蘿卜苷(daucosterol),甜菜堿(betaine),β-谷甾醇(β-sitosteol),甘露醇(mannitol)[1],N,N-二甲基苷酸甲酯(N,N-dimethylgycin-emethyl ester)[2]和苯內(nèi)氨酸(pbenyl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acinc),賴氨酸(lysine),蘇氨酸(serine)等15種氨基酸[3]及琥珀酸(succinic acid),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多糖類[4]。
藥理作用
1.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煎劑口服可增強潑尼松龍產(chǎn)生的陽虛小鼠低下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1];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能力[2]。肉蓯蓉水提液50mg/kg、10Omg/kg給小鼠灌,能顯著增加脾臟和胸腺的重量、增強巨噬細胞吞噬率、增加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值、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使3H-TdR摻入淋巴細胞的量增加,增強小鼠遲發(fā)性超敏反應(yīng),還可升高腹腔巨噬細胞內(nèi)的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使cAMP/cGMP比值升高,這可能是其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原因之-[3]。肉蓯蓉提取物和淫羊藿總黃酮對免疫功能受糖皮質(zhì)激素抑制的小鼠用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的淋轉(zhuǎn)有促進相加作用.對免疫受抑制小鼠肉蓯蓉可能通過對抗糖皮質(zhì)激素的作用,使脾細胞內(nèi)cAMP降低,cGMP升高,cGMP/cAMP比值升高而起到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4]。肉蓯蓉(C.salas)乙醇提取物1.25g/kg、2.5g/kg(相當于生藥5.61g/kg、11.21g/kg)給小鼠灌胃,連續(xù)8d,第5日用綿羊紅細胞致敏,則明顯降低脾細胞中的溶血空斑,可能因品種不同所致[5]。觀察肉蓯蓉對人淋巴細胞E玫瑰花結(jié)形成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的影響,發(fā)現(xiàn)肉蓯蓉低濃度(5mg/ml)時能增加Ea玫瑰花結(jié)率,但對Et玫瑰花結(jié)率無影響。提示肉蓯蓉感增強細胞免疫作用可能與胸腺素有相似之處。肉蓯蓉高濃度(50mg/ml)時可降低Et花結(jié)率。肉蓯蓉在高濃度或低濃度時可降低ANAE淋巴細胞百分率。肉蓯蓉在一定濃度下能促進Ea玫瑰花結(jié)形成,但抑制淋巴細胞ANAE活性的作用需進一步探討[6]。
2.  調(diào)整內(nèi)分泌、促進代謝及強壯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肉蓯蓉0.5g/只,共10d對氫化可的松造成的陽虛動物的肝脾DNA及微量元素鋅、錳、銅、的含量下降百升高作用[7]。雌性大鼠灌服肉蓯蓉煎劑10g/kg,每日2次,連續(xù)5d,可使大鼠垂體前葉、卵巢和子宮重量明顯增加,但血漿中黃體生成素(LH)水平未見改變;卵巢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LH受體特異結(jié)合力明顯提高;并使去卵巢大鼠的垂體對注射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RH)后LH的分泌反應(yīng)明顯增加。提示肉蓯蓉可能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但并非由于其直接刺激垂體促黃體激素的分泌,而是提高垂體對LRH的反應(yīng)性及卵巢對LH的反應(yīng)性[8]。肉蓯蓉所含洋丁香酚苷(麥角甾苷)、肉蓯蓉苷A和C具有對抗懸吊應(yīng)激負荷所致雄性小白鼠的性功能及學習行為低下的作用,所含海膽苷對性行為低下有對抗作用而對學習行為無甚影響。從這些成分的化學結(jié)構(gòu)來看,麥角甾苷結(jié)合一分子葡萄糖成為海膽苷,海膽苷和麥角苷苷元三位碳上的羥基被甲基取代后分別成為肉蓯蓉苷A和C。由此,認為葡萄糖和甲氧基的存在與學習行為有關(guān)[9,10]。
3.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方法發(fā)現(xiàn)肉蓯蓉的乙醇提取物100mg/kg、200mg/kg灌胃,每日2次,連續(xù)40d,能增加大鼠下丘腦去甲腎上腺素(NE)和5-羥吲哚乙酸(5-HIAA)含量,并增加多巴胺(DA)與二羥苯乙酸(DOPAC)比值,對紋狀體DOPAC有一定增加作用,而對邊緣腦區(qū)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無明顯影響[11]。
4. 延緩衰老作用  肉蓯蓉醇提取物給小鼠灌胃,每日25~31.25g(生藥)/kg,連續(xù)18d,可顯著提高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心肌組織中脂褐質(zhì)的含量?裳娱L果蠅的平均壽命、最高壽命和半數(shù)死亡日數(shù)[12]。煎劑能延長家蠶幼蟲期和壽命[13]。小鼠灌服肉蓯蓉(C.salsa)煎劑6g/kg,連續(xù)10d,能顯著升高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14]。
5.通便作用  肉蓯蓉能顯著提高小鼠小腸推進度,縮短小鼠通便時間,能有效對抗阿托品的抑制排便作用,同時對大腸的水分吸收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肉蓯蓉所含緩瀉成分為無機鹽類和親水性膠質(zhì)類多糖[15]。
6.其他作用  肉蓯蓉的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對麻醉犬、、等有降壓作用[16],抗突變作用[17]。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級濕三級熱,味甜,咸。
功效
溫補腎臟,填補精液,潤腸通便,健身安神。
主治
主治腎臟寒虛,性欲減退,宮寒不孕,精液不足,遺精早泄,老年性便秘,筋肌虛弱,失眠。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5g?扇朊鄹、糖膏、散劑、浸等制劑。
注意事項
熱性氣質(zhì)者慎用,大便滑泄者禁服。
代用藥
附方
制劑
買提布合 頭西干扎地克 湯 肉蓯蓉、刺糖、枸杞子各10g,小豆蔻、歐纈草、歐白及各5g。水煎。功能溫補腎臟,填補精液,健身安神。主治腎臟寒虛,性欲減退,宮寒不孕,精液不足,筋肌虛弱,失眠。內(nèi)服,每日2次。(《維吾爾藥志》)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徐文豪,等.中草藥,1994,25(10):509
[2]焦勇,等.中草藥,1990,21(12):564
[3]羅尚夙,等.中國中藥雜志,1990,15(6);342
[4]陳妙華,等.中國中藥雜志,1993,18(7):424
藥理
[1]耿排力,等.中醫(yī)雜志,1983,24(3):221
[2]高海謙.中成藥研究,1984,(11):34
[3]張洪泉,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8,8(12):736
[4]楊貴貞,等.中國免疫學雜志,1985,1(1):25
[5]唐彪,等.中藥通報,1987,12(8):471
[6]李柏青,等.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85,10(3):163
[7]余南才,等.中國中藥雜志,1990,15(6):342
[8]李炳如,等.中醫(yī)雜志,1984,7(7):543
[9]壽田文次郎,等.日本藥理學雜志,1960,56(1):62
[10]佐藤惆,等.藥學雜志(日),1985,105(12);1131
[11]謝繼紅,等.中草藥,1993,24(8):417
[12]李巧如,等.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90,(11):22
[13]項平.遼寧中醫(yī)雜志,1982,(3):44
[14]丁安榮,等.中成藥.1990,12(9);28
[15]張百舜,等.中藥材,1992,15(7):33
[16]李廣粹,等.中國醫(yī)學科學院1956年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1956,2:70
[17]李治海,等.中草藥,1986,17(10):469
維藥名出處
《維吾爾藥志》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