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河南中醫(yī)藥學(xué)刊2002,17(1):38-3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銀柴胡10g,胡黃連10g,秦艽10g,鱉甲20g,地骨皮30g,青蒿15g,知母10g,甘草10g,生地20g,山藥20g,山茱萸10g,砂仁10g。 |
加減 | 若盜汗明顯者去青蒿,加浮小麥10g,煅牡蠣20g;失眠甚者加夜交藤10g,柏子仁20g,合歡皮20g;兼氣虛者加五味子15g,麥冬10g,黃芪20g。 |
功效 | 滋陰清熱,理氣和胃。 |
主治 | 低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20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洛陽醫(yī)專附院劉翠峰等,觀察了清骨散加味治療陰虛型低熱的臨床療效。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治療1個療程后,體溫恢復(fù)正常,伴見癥狀消失。顯效:治療1個療程后,體溫在37.5度以下,伴見癥狀消失。有效:治療1個療程后,體溫在37.5度以下,伴見癥狀緩解。無效:治療1個療程后,體溫不降,伴見癥狀無緩解。結(jié)果:本組39例,痊愈10例,顯效12例,有效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87%。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