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林改錯1830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研泥),紅棗7個(去核),紅花9g,老蔥3g(切碎),鮮姜9g(切碎),麝香0.15g(絹包)。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頭發(fā)脫落,眼疼白珠紅,酒渣鼻,久聾,紫白癜風(fēng),牙疳,婦女干血勞,小兒疳證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黃酒250ml,將前7味煎至150ml,去滓,將麝香入酒內(nèi),再煎二沸,臨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l.偏頭痛:用本方加減:赤芍20g,川芎20g,桃仁10g,紅花10g,生姜15g,大棗15g,白芷15g,菊花20g,蔓荊子15g,蔥白3根。黃酒適量為引。日1劑水煎服,連服4-10劑。治療偏頭痛253例,男45例,女208例;年齡20-55歲。結(jié)果:顯效:頭痛及伴隨癥狀基本消失,或頭痛偶有輕微發(fā)作,客觀指標(biāo)改善,共206例;好轉(zhuǎn):發(fā)作頻度減少50%以上,疼痛減輕,共26例;無效:服藥前后無變化,共21例;總有效率為91.70%。 2.中風(fēng):用本方加減:赤芍9g,川芎9g,紅花9g,紅棗10枚,鮮生姜3片,老蔥3根冰片0.1g(沖服)黃酒1盅。氣虛者加黃芪60g;陰虛者加玄參20g,生地20g;肝陽上亢者加羚羊角粉0.3g,石決明30g;風(fēng)盛者加僵蠶9g,天南星9g;兼腑實者加小承氣湯。水煎服。治療中風(fēng)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42-76歲;病程1-90日。其中腦溢血14例,腦血栓形成20例。結(jié)果:語言基本恢復(fù),癱瘓肢體肌力接近正常,能自理生活,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顯示手的精細(xì)動作稍差,腱反射較對側(cè)增高者為基本恢復(fù),共24例,占70.59%,其中腦溢血11例,腦血栓13例;語言基本恢復(fù),患側(cè)肢體肌力部分好轉(zhuǎn),能自理部分生活者為顯著好轉(zhuǎn),共9例,占26.47%;病情惡化或治療后無改變者為無效,共1例;占2.94%。 3.腦震蕩后遺癥:用本方原方有內(nèi)熱煩躁加梔子、黃連;頭痛劇加白芷,全蝎粉,并重用川芎;眩暈加天麻;嘔吐加姜半夏、竹茹。日1劑水煎服。治療腦震蕩后遺癥56例中,男47例,女9例;年齡最大64歲,最小的16歲;病程最長26年,最短1個月。結(jié)果:痊愈38例(67.86%);好轉(zhuǎn)14例(25%);無效4例(7.14%)。療程最短1周,服藥最少2劑,最長3個月,服藥30余劑。 4.鼻咽癌:用本方加減: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當(dāng)歸、莪術(shù)、白芷各5g,蚤休、山豆根各10g,生姜3片,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一般50劑左右,同時配合放射療法。治療鼻咽癌.患者均經(jīng)病理證實共57例,隨機分為中藥加放療組31例(中藥組),單純放療組26例(放療組)。其中中藥組男28例,女3例;鱗癌Ⅲ級26例,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腺癌4例;放療組26例中,男18例,女8例;鱗瘤Ⅱ級1例,Ⅲ級22例,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腺癌2例。2組病例病期、病理及年齡等構(gòu)成比基本相似。2組采用的放射技術(shù)、劑量及方法相同。原發(fā)灶全部用60Co外照射,頸部60Co加深部X錢外照,每周5次,DT10Gy照射野包括鼻咽、顱底及頸部3個區(qū)域,鼻咽及顱底劑量一般為65-75Gy,頸部按腫塊大小確定劑量,一般為60Gy,預(yù)防性照射為50Gy。中藥組放療開始至治療結(jié)束日止內(nèi)服中藥。結(jié)果:①放療后二組生存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從百分比看,中藥組3-5年存活率均高于放療組。②照射劑量達45Gy后中藥組鼻咽部腫塊消退率明顯優(yōu)于放療組(P<0.05),提示本方中藥配合放射治療鼻咽癌對鼻咽部腫塊有放射增敏作用。 5.挫傷性低眼壓:用本方加減:當(dāng)歸、赤芍、白芍、桃仁、紅花各10g,川芎15g,牛膝30g,柴胡6g,香附10g,車前子(包)10g。日1劑水煎服。如晶體前囊有少許虹膜色素沉著加銀花、黃芩各10g。治療挫傷性低眼壓12例,均為男性;左眼7例。右眼5例;年齡18-46歲。結(jié)果:經(jīng)21-42日治療,視力恢復(fù)到4.9-5.0(0.8-l.0),眼壓1.94-2.30kPa,前房恢復(fù)正;蚪咏#鄣水腫基本消退,黃斑區(qū)中心反光出現(xiàn)[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