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yè)目錄
800 附屬第一醫(yī)院(電話:020-87332808) |
|
|
82 |
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
|
1001 基礎醫(yī)學 |
|
|
|
方向04 |
方向J2紀衛(wèi)東、王敏第二、三單元考試科目分別為:細2120胞生物學(A)、3159醫(yī)學遺傳學 |
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王連唐 |
腫瘤病理 | |||
J2 分子醫(yī)學 |
王深明 |
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 | |||
余學清 |
腎臟遺傳學發(fā)病機制 | ||||
鄭召民 |
腰痛的發(fā)病機制及生物治療 | ||||
楊建勇 |
腫瘤的靶向治療 | ||||
紀衛(wèi)東 |
腫瘤發(fā)生的表觀遺傳機制 | ||||
王敏 |
血管疾病的生物學 | ||||
區(qū)景松 |
心血管疾病 | ||||
1002 臨床醫(yī)學 |
|
|
|
方向02 |
1、方向07第一單元考試科目:楊建勇考1110英語或1105德語,其他導師考1110英語 2、方向07第二單元考試科目:唐剛華考2133病理學(A)或2091有機化學,謝曉燕考2133病理學(A),其他導師考2132人體解剖學(A); 3、方向41導師說明:胃腸外(何裕隆);血管外(王深明、馬浙夫);肝膽外(彭寶崗、汪謙、殷曉煜);移植外科(何曉順、王長希、朱曉峰);外科實驗室(李雯);重癥醫(yī)學(管向東) 4、方向41第二單元考試科目:李雯考2133病理學(A)或2132人體解剖學(A);彭寶崗、何曉順考2132人體解剖學(A);馬浙夫2133考病理學(A)或2132人體解剖學(A);管向東考2117病理生理學(A),并要求考生有ICU?乒ぷ鹘(jīng)驗或有呼吸、心血管、急診、麻醉專業(yè)工作經(jīng)歷;朱曉峰考2121免疫學(A);其余導師考2133病理學(A); 5、方向42的第二單元考試科目:沈靖南考2133病理學(A),其他導師考2132人體解剖學(A)。 6、方向47第二單元考試科目:朱家源考2133病理學(A);祁少海考2132人體解剖學(A)。 7、現(xiàn)已接收1名碩博連讀生或直博生且招生指標已用完的導師有: 蔣小云,徐艷文,姚書忠,王子蓮,董吁鋼,李娟,毛海萍,黃鋒先,韓建德,楊軍林,王晉,丘少鵬,朱家源,文衛(wèi)平,肖海鵬,陳旻湖,鄧春華,區(qū)景松,何裕隆,余學清,何曉順(其中碩博連讀生以學校正式公布名單為準)。
|
02 兒科學 |
蔣小云 |
兒童腎臟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 |||
04 神經(jīng)病學 |
張成 |
神經(jīng)遺傳病、肌肉疾病 | |||
曾進勝 |
腦血管病的基礎與臨床 | ||||
徐評議 |
中樞神經(jīng)變性病(帕金森病) | ||||
劉衛(wèi)彬 |
神經(jīng)免疫性疾病研究 | ||||
裴中 |
神經(jīng)病學 | ||||
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
韓建德 |
性傳播疾病 | |||
07 影像醫(yī)學與核醫(yī)學 |
唐剛華 |
PET分子探針與多靶分子影像學 | |||
李家平 |
腫瘤微創(chuàng)介入與生物治療 | ||||
楊建勇 |
介入放射學 | ||||
謝曉燕 |
超聲診斷與介入治療 | ||||
11 婦產(chǎn)科學 |
周燦權 |
生殖醫(yī)學 | |||
方群 |
胎兒醫(yī)學 | ||||
王子蓮 |
圍產(chǎn)醫(yī)學 | ||||
徐艷文 |
生殖醫(yī)學 | ||||
姚書忠 |
婦科腫瘤 | ||||
13 耳鼻咽喉科學 |
史劍波 |
鼻黏膜炎癥和免疫 | |||
文衛(wèi)平 |
鼻及咽喉腫瘤學研究 | ||||
15 康復醫(yī)學與理療學 |
劉漢軍 |
言語與聽覺障礙的神經(jīng)機制 | |||
黃東鋒 |
神經(jīng)與運動重建 | ||||
17 麻醉學 |
劉克玄 |
腸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及防治 | |||
黃文起 |
圍術期臟器保護研究 | ||||
31 內科學(心血管病) 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 |
吳素華 |
心血管疾病 | |||
陶軍 |
心血管疾病 | ||||
董吁鋼 |
心血管疾病 | ||||
高修仁 |
心血管疾病 | ||||
廖新學 |
心血管疾病 | ||||
32 內科學(血液病) |
李娟 |
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 | |||
34 內科學(消化系病) |
曾志榮 |
消化系病 | |||
陳旻湖 |
消化系病 | ||||
35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
李延兵 |
||||
肖海鵬 |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發(fā)病機制研究 | ||||
36 內科學(腎病) |
余學清 |
腎臟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 |||
黃鋒先 |
腎小管間質疾病的防治 | ||||
毛海萍 |
|||||
37 內科學(風濕病) |
楊念生 |
風濕病發(fā)病機制和治療 | |||
許韓師 |
風濕病發(fā)病機制和治療 | ||||
41 外科學(普外) |
汪謙 |
肝癌與脾臟外科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
何曉順 |
肝癌與移植外科的基礎臨床研究 | ||||
彭寶崗 |
肝癌基礎和臨床研究 | ||||
王深明 |
血管外科 | ||||
馬浙夫 |
乳腺癌中DNA損傷與修復機制的研究 | ||||
何裕隆 |
胃腸腫瘤 | ||||
王長希 |
腎臟移植 | ||||
朱曉峰 |
腹部器官移植 | ||||
殷曉煜 |
膽胰惡性腫瘤治療 | ||||
李雯 |
消化系統(tǒng)腫瘤發(fā)病機制、早期診斷及治療 | ||||
管向東 |
外科重癥管理 | ||||
42 外科學(骨外) |
劉小林 |
神經(jīng)損傷與再生修復 | |||
鄒學農 |
脊柱外科 | ||||
沈靖南 |
骨腫瘤外科 | ||||
廖威明 |
關節(jié)外科 | ||||
彭新生 |
脊柱外科 | ||||
王晉 |
骨腫瘤外科 | ||||
鄭召民 |
脊柱外科 | ||||
徐棟梁 |
關節(jié)外科 | ||||
楊軍林 |
脊柱外科 | ||||
顧立強 |
創(chuàng)傷骨科、顯微手外科 | ||||
43 外科學(泌尿外) |
陳煒 |
泌尿系腫瘤 | |||
鄧春華 |
男科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診治新方法 | ||||
丘少鵬 |
泌尿系腫瘤 | ||||
陳立中 |
腎臟移植 | ||||
44 外科學(胸心外) |
吳鐘凱 |
老年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與心肌保護 | |||
區(qū)景松 |
心臟外科 | ||||
45 外科學(神外) |
張弩 |
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 | |||
石忠松 |
腦血管病 | ||||
47 外科學(燒傷) |
朱家源 |
燒傷、慢性創(chuàng)面的處理和瘢痕修復 | |||
祁少海 |
組織工程材料、燒傷、創(chuàng)面修復、瘢痕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