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并用藥:為增強療效,減少或消除不良反應,臨床上經常采用合并給藥。
①影響吸收:對羥基苯乙酮與灰黃霉素合用,前者可促進膽汁排出,有利于后者的吸收,起增效作用;四環(huán)素與鈣劑合用沉淀,減少四環(huán)素的吸收。
②影響分布:水楊酸鈉與磺胺共同競爭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前者可使后者從血漿蛋白中解離,血藥濃度增加,作用和毒性均增強。
③影響代謝:苯巴比妥可誘導肝藥酶可加快強力霉素的代謝,減弱后者的作用。氯霉素可抑制肝藥酶,可使其它共同藥物作用增強。
④影響排泄:丙磺舒與青霉素,由腎小管同一機制分泌而排泄,前者可使后者排泄減慢,起增效作用。碳酸氫鈉可堿化尿液可加快磺胺的排出。
⑤相加作用:兩藥作用于同一受體或作用部位,藥效為相加,氯丙嗪和
安乃近。
⑥增強作用(協(xié)同):兩藥作用于不同部位或受體,而產生相同藥理效應,大于兩者之和,如SD和TMP。
⑦拮抗作用:兩藥同時作用于同一受體或部位,但作用相反,藥效小于兩者之和。
⑧敏感化現(xiàn)象:排鉀利尿藥螺旋內酯可使血鉀下降,使心肌細胞對強心甙敏感性增強,易誘發(fā)
心律失常。
4.復重用藥
①增強并延長藥效。
②蓄積作用。
③耐受性與耐藥性:反復用藥后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減弱,為了獲得醫(yī)學全在,線
52667788.cn療效需逐漸增加劑量;這種現(xiàn)象稱為耐受性;耐藥性是指微生物對藥物產生抵抗性,二者有嚴格區(qū)別。
5.動物及其飼養(yǎng)管理、環(huán)境因素:
①動物的種類:四環(huán)素對草食動物易引起二重感染,不良反應多(奶牛有時
猝死),而對肉食動物影響;
水合氯醛對馬、牛、羊麻醉效果好,豬卻耐受;洋
地黃反芻獸內服無效;催吐藥對犬、豬催吐,對牛、羊是促進反芻或祛痰;
嗎啡對
貓是興奮、犬抑制;牛對汞,豬對碳酸、家禽對有機磷及呋喃類極敏感。
②年齡,性別。
③個體差異。
④動物病理狀態(tài)和機能狀態(tài),飼養(yǎng)管理。
⑤環(huán)境因素:可使動物機能狀態(tài)改變影響對藥物的敏感性。如小鼠放置于紅杉木屑的籠內飼養(yǎng),肝藥酶活性增加,巴比妥催眠時間短。水溫對魚藥影響大,如硫酸銅治魚
絲蟲病,夏季只需0.1ppm,冬季則需1.5ppm,夏季用1.5ppm就會中毒。
(四)臨床合理用藥
1.選藥原則:
①療效高:抗菌藥應做MIC試驗,首選MIC值最小者。
②毒副反應低:在療效與毒性相矛盾時,應選效稍低而毒性更小的藥物。
③價廉易得:多選用療效確切,價廉易得的藥物,避免濫用。
2.合理使用
①明確確診。
②選用最佳給藥方法:根據(jù)病情緩急,用藥目的及藥物性質決定。
③適宜劑量與合理療程:劑量參考《獸藥典》酌情調整。慢性病療程長,急性病療程短,療程之間應有間隔。
④合理配伍:求協(xié)同,避禁忌。
獸藥分類及簡介
(一)抗微生物藥
1.概述
①化療指數(shù):LD50/ED50或LD5/ED95,一般要求3以上。
②抗菌譜:藥物的抗菌范圍。
③抗菌活性:抗菌藥具有的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能力。常用MIC(抑制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和MBC(能夠殺滅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表示。
④耐藥性:指病原體與藥物多次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逐漸降低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
⑤交叉耐藥性:某種病原體對一種抗菌藥物產生耐藥后,對與其結構相似或作用機理相同的藥物在首次應用時也產生耐藥的現(xiàn)象,稱為交叉耐藥性。
耐藥性分類:
1°基因突變所致的染色體介導的耐藥性。一般只對一種或兩種以上類似的藥產生耐藥,且比較穩(wěn)定,其產生和消失與藥物接觸無關。
2°質粒所介導的耐藥性。最為常見,通過轉化、轉導、接合、易位等方式轉移。
耐藥的機制:
1°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如β-內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轉移酶,氨基苷類鈍化酶等。
2°抗生素滲透障礙:膜通透性改變,抗生素無法進入。
3°靶位改變:細菌與抗生素發(fā)生作用部位的結構發(fā)生改變。
4°抑制核酸代謝。
5°其它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